《点绛唇》

时间: 2025-01-09 01:12:05

极目斜阳,重来燕子浑无信。

清明节近,入夜东风紧。

开尽梨花,庭院愔愔静。

量愁较恨。

端正春来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作者: 秦矞章 〔清代〕

极目斜阳,重来燕子浑无信。
清明节近,入夜东风紧。
开尽梨花,庭院愔愔静。
量愁较恨。
端正春来病。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极目远望,斜阳映照,燕子再来却没有一点信儿。清明节将至,夜里东风呼啸。梨花已经开尽,庭院显得格外静谧。比起愁苦,我更在意这份恨意。春天到来,然而我的心中确是病痛难忍。

注释

字词注释

  • 极目: 远望,极目远眺的意思。
  • 斜阳: 夕阳,西边的太阳。
  • 燕子: 指春天来临时回来的燕子,象征春天的消息。
  • 清明节: 中国传统节日,通常在4月5日,扫墓祭祖的日子。
  • 愔愔: 形容安静的样子。
  • 量愁较恨: 指在愁苦与恨意之间的比较。
  • 春来病: 春天来了,却因思念而心病重重。

典故解析

  • 清明节是一个祭祖的节日,诗中提到它强调了时节的变迁与思念的情感。
  • 燕子回归通常是春天的象征,但这里却暗含了失落与无信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秦矞章,清代诗人,生卒年不详,诗风清新脱俗,擅长表达细腻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的结合。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季,正值清明前夕,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愁苦,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的感伤情绪。

诗歌鉴赏

这首《点绛唇》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开篇以“极目斜阳”引入,给人一种广阔的视觉感受,接着提及“燕子”这一春天的使者,却又道出“浑无信”,似乎暗示着诗人对春天的期待与失望。清明节的临近,意味着祭扫与思念,诗人通过“入夜东风紧”表达了春夜的寒冷与孤独。

“开尽梨花”一句,描绘了春天花开的美丽景象,但随之而来的是“庭院愔愔静”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最后以“量愁较恨”点明了诗人情感的复杂,既有愁苦又有恨意,流露出对春天的病态思念。

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织中,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心的寂寞,形成了一种深邃而又略显忧伤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极目斜阳: 诗人远望夕阳,暗示时间的流逝。
  • 重来燕子浑无信: 燕子虽回却带不来好消息,反映诗人的失落。
  • 清明节近: 预示着思念与祭扫的情感即将到来。
  • 入夜东风紧: 夜晚的东风带来寒意,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
  • 开尽梨花: 描绘春天的美丽,但也暗示花期已尽,转瞬即逝。
  • 庭院愔愔静: 庭院的静谧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形成对比。
  • 量愁较恨: 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愁与恨交织。
  • 端正春来病: 春天的到来并没有给诗人带来快乐,反而是心病加重。

修辞手法

  • 比喻: 燕子比喻春天的希望,然而带来的却是失落。
  • 拟人: “东风紧”使自然现象具有人情味,增加情感的亲切感。
  • 对仗: 诗句间的音韵和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内心的孤独,展示了春天来临时人们复杂的情感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斜阳: 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燕子: 象征着希望与春天的到来,然而此处却是失信的象征。
  • 梨花: 美丽而短暂,象征着青春和生命的脆弱。
  • 东风: 代表着春天的气息,却在此表现出寒意,暗示内心的痛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秦矞章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重来燕子浑无信”中的“无信”指的是什么?

    • A. 燕子没有信物
    • B. 燕子没有带来期盼的消息
    • C. 燕子不再归来
    • D. 燕子飞走了
  3. 本诗主要表达了哪种情感?

    • A. 欢愉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平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夜喜雨》描写春雨带来的生机与希望,与秦矞章的《点绛唇》形成对比,前者充满生机,而后者则是对失落的感伤。两首诗均以自然景物为引子,但情感基调截然不同,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