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时间: 2025-01-09 15:26:28

宛转炉灰,此中多少凄凉事。

蜡槃红起。

又滴黄昏泪。

漏断杯空,那得相怜计。

君知未。

换红移翠。

犹是东风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点绛唇
朱祖谋 〔清代〕
宛转炉灰,此中多少凄凉事。
蜡槃红起。又滴黄昏泪。
漏断杯空,那得相怜计。
君知未。换红移翠。
犹是东风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对往昔的追忆与思念,炉灰缭绕,令人感到无尽的凄凉。在黄昏时分,蜡烛燃起,似乎又让人泪流满面。空空的杯子,难以再有相互的怜惜。你可知道吗?即使景色变换,依旧是那东风吹拂的地方。

注释:

  • 宛转炉灰:形容炉火已熄,灰烬残留,暗示内心的凄凉与失落。
  • 蜡槃红起:蜡烛燃起,映照出红色的光芒,暗示孤独的情感。
  • 滴黄昏泪:黄昏时分,眼泪不禁流下,象征着对往事的怀念与痛苦。
  • 漏断杯空:杯子空了,说明再也没有酒来慰藉孤独。
  • 君知未:询问对方是否知道自己的心情。
  • 换红移翠:形容景色的变换,可能暗示情感的变化。
  • 犹是东风地:仍然是那东风吹拂的地方,象征着不变的思念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诗人,以词见长,善于抒发情感,其作品多描写人生的无常与感情的脆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个人情感反映出对社会变迁的无奈与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诗歌鉴赏:

《点绛唇》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考的词作。开篇“宛转炉灰”,以炉灰隐喻内心的凄凉,给人一种冷清的感觉。接着,蜡烛的火焰升起,映衬出黄昏的孤寂,似乎在告诉读者,生活的孤独与无奈如同这黄昏的光影。泪水的滴落不仅是对过去的追忆,也是对现状的感慨。诗人通过“漏断杯空”的意象,表达了对亲密关系的渴望与失落,空杯象征着情感的缺失,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失望。

“君知未”这一句,体现了诗人对理解与共鸣的渴望,希望对方能够感受到这种情感的共鸣。最后的“犹是东风地”,则在情感的高潮中,回归到环境的描写,暗示尽管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心中的思念依旧不变。整首词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对现实的无奈,恰如其分地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常有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宛转炉灰:描绘了熄灭的炉火,营造了凄凉的氛围。
  2. 此中多少凄凉事:感叹生活中经历的悲伤与无奈。
  3. 蜡槃红起:蜡烛点燃,象征着孤独的光明与思念。
  4. 又滴黄昏泪:在黄昏时分,泪水流下,表明内心的悲伤。
  5. 漏断杯空:空杯象征着情感的缺失,无法再享受相互的关怀。
  6. 那得相怜计:质问对方如何能理解自己的孤独与失落。
  7. 君知未:询问对方是否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
  8. 换红移翠:描绘景色的变迁,也隐喻情感的变化。
  9. 犹是东风地:尽管变化,思念依旧存在于心中。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炉灰比作内心的凄凉,形象生动。
  • 拟人:泪水被赋予情感,生动表达情感的流动。
  • 对仗:词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描绘孤独、思念和对往昔的怀念,表达了人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深刻揭示了人性中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炉灰:象征着过去的记忆与失落。
  • 蜡烛:象征着短暂的光明与孤独的思念。
  • 泪水:表达了悲伤与怀念的情感。
  • 杯子:象征着情感的联系与缺失。
  • 东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思念的永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宛转炉灰”中的“炉灰”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失落 C. 希望

  2. 诗中提到的“黄昏泪”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幸福 B. 思念 C. 愤怒

  3. “漏断杯空”的意思是? A. 杯子满了 B. 杯子空了 C. 杯子破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点绛唇》均描绘了女性的思念与感伤,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细腻而富有情感,而朱祖谋的词则更显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