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摩舍那滩石峰》

时间: 2025-01-19 17:42:46

好山近看未为奇,远看全胜近看时。

回望七峰云外笋,两峰高绝五峰低。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好山近看未为奇,远看全胜近看时。
回望七峰云外笋,两峰高绝五峰低。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山的观察与感受:近看美丽的山并不觉得奇特,远望时却显得更为壮丽;回头看那七座高峰,就像云外的竹笋,其中两座特别高耸,其他五座则相对较低。

注释

字词注释

  • 好山:指美丽的山。
  • :奇特、特别。
  • 全胜:指远望之时的美景胜过近看。
  • 回望:回头观看。
  • 七峰:指七座山峰。
  • 云外:在云层之外,形容高度。
  • :竹笋,形容山峰细长而高。
  • 高绝:极高,超绝。
  • 五峰低:指其他五座山峰相对较低。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云外笋”这一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高耸,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山的崇拜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清新自然,感情真挚。他的诗风受到李白、杜甫影响,常以细腻的观察描绘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杨万里游历名山大川之际,他通过山水的描绘,表达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回望摩舍那滩石峰》通过细腻的观察与独特的视角,展示了山的美丽与壮观。诗的开头以“好山近看未为奇,远看全胜近看时”引入,强调了观察的角度与距离对美感的影响。近距离看山,可能因细节而失去整体的震撼;而远观时,山的轮廓与气势则愈加突出,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多样性与变化。

接下来的“回望七峰云外笋”则用形象的比喻,描绘了七座山峰的高耸,犹如竹笋般矗立在云层之外,极具视觉冲击力。最后一句“两峰高绝五峰低”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对比,展示了山峰间的层次感与变化,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与雄伟。

整首诗不仅仅是一幅山水画,更蕴含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尤其是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时所感受到的不同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好山近看未为奇:近看美丽的山并不觉得奇特,反映出细节的局限性。
  • 远看全胜近看时:远望时却显得更为壮丽,表现出整体的视觉冲击力。
  • 回望七峰云外笋:回头看那七座高峰,宛如云外的竹笋,形象生动。
  • 两峰高绝五峰低:两座特别高耸,其他五座则相对较低,强调山的层次与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云外笋”,生动形象。
  • 对仗:如“高绝”与“低”,形成鲜明对比。
  • 排比:通过排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对山的观察,表现了自然景观的美妙与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提醒人们从不同角度去欣赏身边的事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的雄伟与力量。
  • :代表高远与自由。
  • :象征生机与希望,传达出一种向上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好山近看”的意思是: A. 近看山更奇特
    B. 近看山并不奇特
    C. 远看山更好看
    D. 诗人不喜欢山

  2. “回望七峰云外笋”中的“笋”指的是: A. 竹笋
    B. 山峰
    C. 云
    D. 树木

  3. 诗歌的主题主要是: A. 对山的赞美
    B. 对自然的感慨
    C. 观察事物的角度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但杨万里更着重于山的层次与远近之美,而王维则表现出一种静谧与宁静的氛围。两者在意象与情感的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诗人风格与对自然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