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希声莲华樵人遇仙行》

时间: 2024-09-19 21:39:23

芦溪之山高插天,莲峰更压芦溪山。

峰头青壁几千年,谁知玉阙藏神仙。

平明采樵陈氏子,五云深处楼台起。

中有攻仙白玉冠,方瞳射人秋自寒。

台前一道白莲泉,七始花开一成莲。

固知此子无仙骨,只以{左彳右空}{左彳右同}入仙室。

低头乞命却走回,尚复褰裳取莲实。

归来疑信互相传,朴哉此子非妄言。

安知琼楼玉室峭千尺,即非面前崔嵬一片石。

安知世人俗气厚如山,翻把琼楼玉室作石看。

亦非仙人幻作石,世人俗眼自不识。

安得鸿都道士白玉簪,持我此诗扣青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芦溪之山高插天,莲峰更压芦溪山。峰头青壁几千年,谁知玉阙藏神仙。平明采樵陈氏子,五云深处楼台起。中有攻仙白玉冠,方瞳射人秋自寒。台前一道白莲泉,七始花开一成莲。固知此子无仙骨,只以左彳右空左彳右同入仙室。低头乞命却走回,尚复褰裳取莲实。归来疑信互相传,朴哉此子非妄言。安知琼楼玉室峭千尺,即非面前崔嵬一片石。安知世人俗气厚如山,翻把琼楼玉室作石看。亦非仙人幻作石,世人俗眼自不识。安得鸿都道士白玉簪,持我此诗扣青壁。

白话文翻译

芦溪的山高耸入云,莲峰更是压过了芦溪山。峰头的青壁已有几千年,谁知道玉阙里藏着神仙。清晨,采樵的陈氏子,在五云深处看到了楼台。楼台中有攻仙的白玉冠,方瞳射出的目光让人感到秋天的寒冷。台前有一道白莲泉,七始花开后形成一朵莲花。本来就知道这孩子没有仙骨,只是因为左彳右空左彳右同进入了仙室。低头乞命后却走回,还拿起衣裳取了莲实。回来后,大家互相传疑,朴实的这孩子并非妄言。怎么知道琼楼玉室高耸千尺,并非眼前的崔嵬一片石。怎么知道世人俗气厚重如山,反而把琼楼玉室当作石头看。也不是仙人幻化成石头,只是世人的俗眼不识。怎么才能得到鸿都道士的白玉簪,拿着我的诗去敲击青壁。

注释

  • 芦溪之山:指芦溪的山。
  • 莲峰:指莲花峰。
  • 玉阙:指神仙居住的地方。
  • 平明:清晨。
  • 五云:五彩云,指神仙所在的地方。
  • 攻仙:修炼成仙。
  • 方瞳:方形的瞳孔,传说中神仙的特征。
  • 七始花:指七种开始的花。
  • 左彳右空左彳右同:古代的一种步法,这里指进入仙室的方式。
  • 褰裳:提起衣裳。
  • 琼楼玉室:指神仙居住的宫殿。
  • 崔嵬:高大的样子。
  • 鸿都道士:指道教中的高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利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这首诗描述了一个樵夫在采樵时偶遇神仙的故事,通过樵夫的视角展现了神仙世界的神秘与世人的无知,反映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仙境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樵夫的奇遇,描绘了一个神秘的神仙世界。诗中,“芦溪之山高插天,莲峰更压芦溪山”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为神仙的出现提供了背景。樵夫在“五云深处”看到楼台,楼台中有“攻仙白玉冠”,这些细节充满了神秘色彩。诗中的“方瞳射人秋自寒”和“台前一道白莲泉”进一步增强了神仙世界的神秘感。樵夫的经历和归来后的疑惑,反映了世人对超自然现象的无知和好奇。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希望能有“鸿都道士”来揭示这个世界的真相。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超脱世俗的向往和对神秘世界的探索。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芦溪之山高插天,莲峰更压芦溪山:描绘了芦溪山的壮丽景色,莲峰更是高耸入云。
  2. 峰头青壁几千年,谁知玉阙藏神仙:青壁象征着时间的久远,玉阙藏神仙则暗示了神仙的存在。
  3. 平明采樵陈氏子,五云深处楼台起:清晨,樵夫在五云深处看到了楼台,暗示了神仙的出现。
  4. 中有攻仙白玉冠,方瞳射人秋自寒:楼台中有修炼成仙的人,方瞳射出的目光让人感到秋天的寒冷。
  5. 台前一道白莲泉,七始花开一成莲:台前有一道白莲泉,七始花开后形成一朵莲花,象征着神仙世界的纯净。
  6. 固知此子无仙骨,只以左彳右空左彳右同入仙室:樵夫知道自己没有仙骨,只是偶然进入了仙室。
  7. 低头乞命却走回,尚复褰裳取莲实:樵夫低头乞命后却走回,还拿起衣裳取了莲实。
  8. 归来疑信互相传,朴哉此子非妄言:回来后,大家互相传疑,朴实的樵夫并非妄言。
  9. 安知琼楼玉室峭千尺,即非面前崔嵬一片石:怎么知道琼楼玉室高耸千尺,并非眼前的崔嵬一片石。
  10. 安知世人俗气厚如山,翻把琼楼玉室作石看:怎么知道世人俗气厚重如山,反而把琼楼玉室当作石头看。
  11. 亦非仙人幻作石,世人俗眼自不识:也不是仙人幻化成石头,只是世人的俗眼不识。
  12. 安得鸿都道士白玉簪,持我此诗扣青壁:怎么才能得到鸿都道士的白玉簪,拿着我的诗去敲击青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芦溪之山高插天”,用“高插天”比喻山的高耸。
  • 拟人:如“方瞳射人秋自寒”,将方瞳拟人化,使其具有人的行为。
  • 对仗:如“芦溪之山高插天,莲峰更压芦溪山”,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樵夫的奇遇,展现了神仙世界的神秘和世人的无知,表达了作者对超脱世俗、追求仙境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芦溪之山:象征着自然的壮丽。
  • 莲峰:象征着高洁和神秘。
  • 玉阙:象征着神仙的居所。
  • 五云:象征着神仙所在的地方。
  • 白玉冠:象征着神仙的身份。
  • 方瞳:象征着神仙的特征。
  • 白莲泉:象征着神仙世界的纯净。
  • 琼楼玉室:象征着神仙的宫殿。
  • 崔嵬:象征着高大的自然景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莲峰”是指什么? A. 莲花峰 B. 芦溪山 C. 五云深处 D. 玉阙

  2. 樵夫在五云深处看到了什么? A. 白莲泉 B. 楼台 C. 方瞳 D. 白玉冠

  3. 诗中的“方瞳射人秋自寒”是什么意思? A. 方瞳射出的目光让人感到秋天的寒冷 B. 方瞳射出的目光让人感到秋天的温暖 C. 方瞳射出的目光让人感到秋天的美丽 D. 方瞳射出的目光让人感到秋天的悲伤

  4. 诗中的“琼楼玉室”是指什么? A. 神仙的宫殿 B. 世人的居所 C. 自然的景观 D. 樵夫的居所

答案

  1. A
  2. B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同样描绘了神仙世界的神秘和世人的无知。
  • 王维《山居秋暝》: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超脱世俗的向往。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与利登的《和希声莲华樵人遇仙行》都描绘了神仙世界的神秘,但李白更注重梦境的奇幻,而利登更注重现实的反映。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利登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诗句

芦溪之山高插天,莲峰更压芦溪山。下一句是什么

峰头青壁几千年,谁知玉阙藏神仙。上一句是什么

峰头青壁几千年,谁知玉阙藏神仙。下一句是什么

平明采樵陈氏子,五云深处楼台起。上一句是什么

平明采樵陈氏子,五云深处楼台起。下一句是什么

中有攻仙白玉冠,方瞳射人秋自寒。上一句是什么

中有攻仙白玉冠,方瞳射人秋自寒。下一句是什么

台前一道白莲泉,七始花开一成莲。上一句是什么

台前一道白莲泉,七始花开一成莲。下一句是什么

固知此子无仙骨,只以{左彳右空}{左彳右同}入仙室。上一句是什么

固知此子无仙骨,只以{左彳右空}{左彳右同}入仙室。下一句是什么

低头乞命却走回,尚复褰裳取莲实。上一句是什么

低头乞命却走回,尚复褰裳取莲实。下一句是什么

归来疑信互相传,朴哉此子非妄言。上一句是什么

归来疑信互相传,朴哉此子非妄言。下一句是什么

安知琼楼玉室峭千尺,即非面前崔嵬一片石。上一句是什么

安知琼楼玉室峭千尺,即非面前崔嵬一片石。下一句是什么

安知世人俗气厚如山,翻把琼楼玉室作石看。上一句是什么

芦溪之山高插天,下一句是什么

莲峰更压芦溪山。上一句是什么

莲峰更压芦溪山。下一句是什么

峰头青壁几千年,上一句是什么

峰头青壁几千年,下一句是什么

谁知玉阙藏神仙。上一句是什么

谁知玉阙藏神仙。下一句是什么

平明采樵陈氏子,上一句是什么

平明采樵陈氏子,下一句是什么

五云深处楼台起。上一句是什么

五云深处楼台起。下一句是什么

中有攻仙白玉冠,上一句是什么

中有攻仙白玉冠,下一句是什么

方瞳射人秋自寒。上一句是什么

方瞳射人秋自寒。下一句是什么

台前一道白莲泉,上一句是什么

台前一道白莲泉,下一句是什么

七始花开一成莲。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