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寄黄希声 利登 〔宋代〕 八月寒气高,芳莲谢幽池。时运迅不留,俛仰黄华晖。少年不再得,而人从以嬉。萧条旅馆秋,满耳寒螀啼。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八月的寒气升腾,芬芳的莲花在幽静的池塘中凋谢。时光飞逝,不留痕迹,转眼间黄花的余晖也已消逝。青春不再重来,人们却依然嬉戏。在萧条的旅馆中感受秋天的凄凉,耳边充满了寒蝉的哀鸣。
注释:
- 芳莲:指莲花,因其香气而得名。
- 谢:凋谢,指莲花凋落。
- 时运:指时间的流转。
- 俛仰:转眼之间,形容时间流逝之快。
- 黄华:指黄花,即菊花,常用来象征秋天。
- 寒螀:指寒蝉,秋天常见的昆虫,其鸣声常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凄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利登,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和对人生短暂的哀思。该诗可能是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利登旅途中,感受到秋天的凄凉和时光的流逝,从而引发了对青春不再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八月寒气中的莲花凋谢和黄花的余晖消逝,表达了时光飞逝、青春不再的哀思。诗中“时运迅不留”一句,深刻地描绘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后两句通过对旅馆秋景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凄凉和哀伤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八月寒气高”:描绘了八月的寒气升腾,为全诗定下了凄凉的基调。
- “芳莲谢幽池”:通过莲花的凋谢,象征了美好事物的消逝。
- “时运迅不留”:表达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短暂。
- “俛仰黄华晖”:转眼间黄花的余晖也已消逝,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流逝。
- “少年不再得”:表达了青春不再的哀思。
- “而人从以嬉”:人们却依然嬉戏,与前文形成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常。
- “萧条旅馆秋”:通过对旅馆秋景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凄凉的情感。
- “满耳寒螀啼”:寒蝉的哀鸣,象征了秋天的凄凉。
修辞手法:
- 拟人:如“芳莲谢幽池”中的“谢”字,赋予莲花以人的情感,形象地描绘了莲花的凋谢。
- 对比:如“少年不再得,而人从以嬉”中的对比,突出了人生的无常和时光的流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人生短暂的深刻感慨。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青春不再和人生无常的哀思。
意象分析:
- 芳莲:象征美好事物的消逝。
- 黄华:象征秋天和时光的流逝。
- 寒螀:象征秋天的凄凉和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芳莲谢幽池”中的“谢”字是什么意思? A. 感谢 B. 凋谢 C. 离开
- 诗中“时运迅不留”表达了什么? A. 时间的无情 B. 人生的短暂 C. 两者都是
- 诗中“满耳寒螀啼”中的“寒螀”指的是什么? A. 寒蝉 B. 寒风 C. 寒霜
答案: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推荐阅读苏轼的《赤壁赋》,其中也表达了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可以与杜甫的《秋兴八首》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秋天的凄凉,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宋诗选注》,钱钟书著,收录了利登及其他宋代诗人的作品,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