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过期而归,时率开》

时间: 2025-01-06 05:10:42

渌净堂前竹,秋期赴白云。

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过期而归,时率开

渌净堂前竹,秋期赴白云。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

白话文翻译:

北山的广智大师,刚从都城归来,虽然已经超过了约定的日期,却还是适时地返回了。渌净堂前的竹子在秋天里迎来了白云。不知道这其中有何缘由,仿佛每一天都没有你。

注释:

  • 渌净:清澈的;指水清澈见底。
  • 堂前竹:指的是在大厅前面种植的竹子,象征高洁和坚韧。
  • 秋期:秋天的时节;这里暗指一个约定的时间。
  • 赴白云:迎向白云,意指脱离尘世的喧嚣,回归自然。
  • 缘底事:不知其原因;诗人对事物的无奈与不解。
  • 一日可无君:一日的时间里,是否可以没有君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

典故解析:

该诗中提到的“白云”常常用来指代隐逸的生活,古代文人往往向往隐居于山水之间,远离官场的纷扰。诗中隐含着对友人的思念和对世俗生活的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激昂的作品,也有细腻柔和的抒情诗。苏轼的一生充满了波折,曾因政争被贬,最终在隐居生活中创作出大量脍炙人口的作品。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被贬之后的某个秋天,他在北山的隐居生活中,思念友人并感叹世事无常。诗中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竹子、白云和秋天的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幽而又略显悲凉的氛围。诗句简练而富有哲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诗中的“渌净堂前竹”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而“秋期赴白云”则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向往与超然的态度。诗人在自然景色中,透过外在的美景,反观内心的孤独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怀念,也有对生活的沉思,令人回味无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广智大师从都城归来,说明他在外游历,暗示了他对尘世的回归。
  2. 过期而归,时率开:尽管已经超过约定的时间,但他依然适时返回,反映出一种随和的态度。
  3. 渌净堂前竹,秋期赴白云:描绘了清澈的竹子和秋天的白云,营造出自然宁静的画面。
  4. 不知缘底事,一日可无君: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孤独的情感,仿佛每一天都变得无趣。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竹子和白云比作高洁的情趣与理想的追求。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受。
  • 对仗:诗句中形成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超然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高洁、坚韧、清雅。
  • 白云:象征超脱、自由、理想生活。
  • 秋天:象征生命的流逝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渌净堂前竹”象征什么?

    • A. 欲望
    • B. 高洁与坚韧
    • C. 财富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什么的思念?

    • A. 亲人
    • B. 友人
    • C. 自然
  3. “秋期赴白云”中的“白云”指代什么?

    • A. 官场
    • B. 隐逸的生活
    • C. 朋友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苏轼与王维的诗歌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王维更注重于山水的静谧与内心的平和,而苏轼则更多展现出对友人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慨。两者的风格虽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中国古典诗词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洞察。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概论》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