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菩萨蛮·咏足
涂香莫惜莲承步。
长愁罗袜凌波去。
只见舞回风,
都无行处踪。
偷穿宫样稳,
并立双趺困。
纤妙说应难,
须从掌上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涂抹香粉之后,轻盈走动的情景。她的罗袜在水面上轻轻摇曳,似乎带着忧愁。只看到她在风中舞动的身影,却找不到她行走的踪迹。她悄然穿上宫廷样式的鞋子,双腿交叠在一起,显得非常优雅。纤细的脚步似乎难以捉摸,只有从她的手掌中才能看出她的柔美。
注释
字词注释
- 涂香:涂抹香粉,形容女子打扮。
- 莲承步:比喻女子走路轻盈,像莲花般优雅。
- 长愁:形容心中长久的忧愁。
- 罗袜:轻薄的袜子,常用于描绘女子的装扮。
- 凌波:在水面上轻盈地走动。
- 舞回风:在风中舞动,形容女子的身姿。
- 双趺:双腿交叠的姿势。
- 纤妙:形容细腻而优雅的样子。
- 掌上看:指从手中或细微处观察。
典故解析
“宫样”指的是宫廷的装束,象征着高贵和优雅。词中提到的“莲”与“罗袜”都与古代女子的美丽形象紧密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奔放的气魄,也有细腻柔美的情感。他的人生经历丰富,政治上曾遭贬谪,文学上则成就斐然。
创作背景
《菩萨蛮·咏足》写于苏轼的晚年,反映了他对女性美的赞美以及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词作生动地描绘了女性的优雅姿态,体现了苏轼对生活美的热爱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女性的足部为题材,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其优雅与轻盈。苏轼以“涂香莫惜莲承步”开篇,瞬间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香气与美感的场景,表现出对女性打扮的细致观察。接下来的“长愁罗袜凌波去”则引入了情感的层面,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似乎在暗示女子虽然美丽,但内心却可能隐藏着忧虑。
词中“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展现了女性的轻盈与灵动,她的舞姿如风般飘逸,给人一种虚无缥缈的感觉。这不仅是对外在美的赞美,也是对女性神秘感的渲染。接下来的“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则描绘了女子优雅的坐姿,双腿交叠显得既稳重又不失风雅。
最后一句“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则将整首词的意境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强调了美在细微之处,只有用心去感受才能体会到其中的奥妙。苏轼通过对女性美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情感深邃而不失轻盈,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涂香莫惜莲承步:描写女子施香粉的细致过程,强调她的美丽与优雅。
- 长愁罗袜凌波去:表现女子在水边行走的轻盈,同时透露出一种忧愁。
- 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女子的舞姿如风般轻盈,无法捕捉她的行踪,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 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描绘女子优雅坐姿,双腿交叠,展现出她的从容与优雅。
- 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强调美的细腻与难以捉摸,需用心去体会。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莲承步”比喻女子走路轻盈。
- 拟人:如“舞回风”暗示舞姿的灵动与自由。
- 对仗:整首词在句式上工整,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优雅与美丽,并通过对美的追求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悟。同时,在美丽的外表下,隐含着对女性内心情感的深刻理解与同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莲:象征纯洁与优雅。
- 罗袜:代表女性的细腻与柔美。
- 风:象征自由与灵动。
- 双趺:体现优雅的姿态。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优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这首词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
填空题:词中提到的“莲承步”形容的是__。
-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女性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对/错)
答案
- b) 苏轼
- 优雅的步伐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苏轼的这首词更注重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深度,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情感的抒发与对往事的追忆。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