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僧伽塔》

时间: 2025-01-06 05:07:43

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

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告物应须日千变。

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

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

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泗州僧伽塔
作者:苏轼 〔宋代〕

我昔南行舟击汴,
逆风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劝祷灵塔,
香火未收旗脚转。
回头顷刻失长桥,
却到龟山未朝饭。
至人无心何厚薄,
我自怀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
去得顺风来者怨。
若使人人祷辄遂,
告物应须日千变。
我今身世两悠悠,
去无所逐来无恋。
得行固愿留不恶,
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旧云三百尺,
澄观所营今已换。
不嫌俗士污丹梯,
一看云山绕淮甸。

白话文翻译

我曾经南行划船到汴河,
逆风行了三天沙子吹得我面颊刺痛。
船上的人劝我向灵塔祈祷,
香火未灭时船帆已随风摆动。
回头一看长桥瞬间失去踪影,
却已到达龟山还没吃早饭。
真正的智者心中无所偏执,
我心里却怀有私心乐于随意。
耕田时盼着下雨,割麦时又想要天晴,
顺风而行的人总是抱怨。
如果人人都能随心所欲地祈求,
那么万物应当每天都在变化。
我如今的生活如同浮云,无所追逐也无所眷恋。
得以行动固然希望留下,但也不厌烦,
每次有求于神明也感到疲倦。
那高耸的旧云三百尺,
如今已被澄净的视野所取代。
我不嫌弃世俗的士人污秽的台阶,
只要能看到云山环绕淮河的美景。

注释

  • :指汴河,古代的一条重要水道。
  • 灵塔:指的是祈祷的塔,象征信仰与希望。
  • 龟山:地名,指的是一处山头。
  • 至人:指通达道理的人,智慧的人。
  • 厚薄:指对待的态度。
  • 耕田欲雨:农事活动对天气的期望。
  • 告物:向神明或自然界祈求的行为。
  • 三百尺:形容云层的高度,象征着高远的境界。
  • 污丹梯:指不再干净的阶梯,比喻世俗的繁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他的诗词以豪放、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水,抒发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泗州僧伽塔》创作于苏轼南行的途中,诗中记录了他在旅途中对生活的思考以及对信仰的反思,反映了他对命运的无奈与对自然的敬畏。

诗歌鉴赏

《泗州僧伽塔》是一首充满哲理与人文关怀的诗作。通过描绘苏轼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人展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描绘的舟行、逆风、祷塔等意象,不仅是对旅行的写实记录,更是对人生境遇的隐喻。诗人回首往事,体会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映出一种对命运的感悟。

在诗的开头,苏轼用逆风三日的艰辛,传达了生活中的困境与挑战。舟人劝他祈祷灵塔,暗示着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与渴望。然而,诗人在此却提出了对祈祷效果的质疑,表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接着,诗人通过对耕作的愿望与抱怨,揭示出人们在面对自然时的无奈与焦虑。

全诗的最后,苏轼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他认为人生如浮云,无所追逐,无所眷恋,体现出一种洒脱与超然的境界。诗中展现的云山美景,使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得以升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切理解和对自然的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昔南行舟击汴”:回忆南行时划船的情景。
  2. “逆风三日沙吹面”:描述旅途中的艰辛,逆风和沙子使他不适。
  3. “舟人共劝祷灵塔”:舟上的人劝他向灵塔祈祷。
  4. “香火未收旗脚转”:香火未灭,船帆已随风摇摆,暗示请求并未实现。
  5. “回头顷刻失长桥”:回头一看,长桥已不见。
  6. “却到龟山未朝饭”:到达龟山,却还未吃早饭,显示旅途的匆忙。
  7. “至人无心何厚薄”:智者心中无所偏执,厚待与薄待皆无所谓。
  8. “我自怀私欣所便”:我心中却有私念,乐于随意。
  9. “耕田欲雨刈欲晴”:农民对天气的渴求。
  10. “去得顺风来者怨”:往往顺风而行的人也会抱怨。
  11. “若使人人祷辄遂”:如果人人都能如意地祈求。
  12. “告物应须日千变”:万物应当每天都在变化。
  13. “我今身世两悠悠”:我如今的生活如浮云,飘忽不定。
  14. “去无所逐来无恋”:无所追逐,也无所眷恋。
  15. “得行固愿留不恶”:得以行动固然希望留下,但不厌烦。
  16. “每到有求神亦倦”:每次有求于神明也感到疲倦。
  17. “退之旧云三百尺”:高耸的旧云三百尺。
  18. “澄观所营今已换”:如今已被澄净的视野所代替。
  19. “不嫌俗士污丹梯”:不嫌弃世俗的士人污秽的台阶。
  20. “一看云山绕淮甸”:只要能看到云山环绕淮河的美景。

修辞手法

  • 比喻:“人生如浮云”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排比:“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排比句式,表达了人们的愿望与抱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旅途艰辛的描绘与对信仰的反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的敬畏。诗人以超然的态度看待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展现了深厚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人生的旅途,充满艰辛与不确定。
  • :象征信仰与希望,和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
  • 云山:自然的象征,代表着美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灵塔”象征什么?

    • A. 自然
    • B. 信仰与希望
    • C. 人生的无常
    •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耕田欲雨,__欲晴”。

    • 答案:刈
  3. 判断题:苏轼在诗中表现出对世俗的执着。

    • 答案:错误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同样是苏轼的作品,体现了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 《庐山谣》:李白的作品,展现了对自然山水的热爱。

诗词对比

  • 李白《将进酒》:表现豪情壮志与对人生的把握,强调享乐与人生短暂。
  • 杜甫《春望》:在困境中仍保持对国家的关怀与忧虑,体现出对时局的思考。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唐诗宋词鉴赏》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诗句

我昔南行舟击汴,逆风三日沙吹面。下一句是什么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上一句是什么

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旗脚转。下一句是什么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上一句是什么

回头顷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下一句是什么

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上一句是什么

至人无心何厚薄,我自怀私欣所便。下一句是什么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上一句是什么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顺风来者怨。下一句是什么

若使人人祷辄遂,告物应须日千变。上一句是什么

若使人人祷辄遂,告物应须日千变。下一句是什么

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上一句是什么

我今身世两悠悠,去无所逐来无恋。下一句是什么

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上一句是什么

得行固愿留不恶,每到有求神亦倦。下一句是什么

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上一句是什么

退之旧云三百尺,澄观所营今已换。下一句是什么

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绕淮甸。上一句是什么

我昔南行舟击汴,下一句是什么

逆风三日沙吹面。上一句是什么

逆风三日沙吹面。下一句是什么

舟人共劝祷灵塔,上一句是什么

舟人共劝祷灵塔,下一句是什么

香火未收旗脚转。上一句是什么

香火未收旗脚转。下一句是什么

回头顷刻失长桥,上一句是什么

回头顷刻失长桥,下一句是什么

却到龟山未朝饭。上一句是什么

却到龟山未朝饭。下一句是什么

至人无心何厚薄,上一句是什么

至人无心何厚薄,下一句是什么

我自怀私欣所便。上一句是什么

我自怀私欣所便。下一句是什么

耕田欲雨刈欲晴,上一句是什么

耕田欲雨刈欲晴,下一句是什么

去得顺风来者怨。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