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前一日寄子瞻》
时间: 2025-01-06 11:2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寒食明朝一百五,
谁家冉冉尚厨烟。
桃花开尽叶初绿,
燕子飞来体自便。
爱客渐能陪痛饮,
读书无思懒开编。
秦川雪尽南山出,
思共肩舆看麦田。
白话文翻译:
明天就是寒食节,时日已到一百五。
不知道哪家还在升起炊烟。
桃花已经凋谢,嫩叶刚刚发芽,
燕子飞回来了,任由它自由翱翔。
我爱交朋友,渐渐能够陪着他们痛饮,
读书时却总是无心,懒得翻开书卷。
秦川的雪已融尽,南山已显露出来,
我希望能一起乘坐肩舆,去看麦田的景象。
注释:
- 寒食:指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清明前的一天,禁止生火做饭,以纪念介之推。
- 冉冉:形容缓慢升起的样子,这里指炊烟。
- 桃花开尽:指桃花已经凋谢,象征春天的结束。
- 体自便:燕子飞来,随心所欲,与人无关。
- 爱客:指喜爱朋友,这里表达对朋友的热情。
- 肩舆:古代的一种交通工具,通常由人抬着,便于出行。
典故解析:
- 寒食节:源于介之推传说,纪念其忠诚,强调节日的哀思和禁火习俗。
- 秦川:指秦地,象征着北方的风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涧溪,北宋著名诗人、散文家,苏轼的弟弟。苏辙的诗风清新自然,文风简练,擅长抒情和写景,作品多以身世、家庭、友谊为主题。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寒食节前夕,诗人思念友人,表达对春天的感慨与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反映了诗人在节日来临时的孤独与惆怅。
诗歌鉴赏:
《寒食前一日寄子瞻》是苏辙在寒食节前夕寄给弟弟苏轼的一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思念。诗的前四句描绘了寒食节的氛围,首先提到的是节日的来临,接着引入了自然景象中桃花的凋零和燕子的归来,生动展现了春天的更迭。桃花的凋谢象征着青春的流逝,而燕子的归来则带来了春的气息,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后四句则转向抒情,苏辙表达了对朋友的热爱和饮酒作乐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懒散的态度,似乎对读书的无心与对生活的随性表现出一种淡然。最后一句提到“秦川雪尽南山出”,预示着自然的复苏,表达了对未来的期盼与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友人的怀念,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食明朝一百五:寒食节即将到来,时间在提醒。
- 谁家冉冉尚厨烟:问询哪家还在做饭,表现节日的氛围。
- 桃花开尽叶初绿:春天的景象,桃花凋谢,叶子开始发芽,象征着春的更迭。
- 燕子飞来体自便:燕子的归来,象征自由与春天的生机。
- 爱客渐能陪痛饮:表达与朋友相聚的快乐。
- 读书无思懒开编:对读书的懒惰,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放松态度。
- 秦川雪尽南山出:自然的复苏,象征着希望与生命的延续。
- 思共肩舆看麦田:渴望与友人一起分享丰收的喜悦。
修辞手法:
- 比喻:桃花凋谢比喻青春的流逝。
- 拟人:燕子自由飞翔,体现自然的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整齐,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惜,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洒脱态度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传统节日的氛围中,流露出对自然更替的哲思和对人际关系的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食:象征着节日与团聚。
- 桃花:象征青春与美好。
- 燕子:象征自由与春天的归来。
- 肩舆:象征人与人之间的亲密与相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寒食节通常是在什么时间? A. 春分
B. 清明前一天
C. 端午节 -
“桃花开尽”表达了什么意象? A. 春天的到来
B. 青春的流逝
C. 自然的繁荣 -
诗中提到的“肩舆”是什么? A. 一种交通工具
B. 一种乐器
C. 一种食物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寒食前一日寄子瞻》都表达了对春天的感慨,但杜甫的诗更侧重于国家的破败与个人的忧愁,而苏辙则更注重个人情感与友谊的珍惜。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