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时间: 2025-01-07 20:32: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㬉金篝,影回罗扇。
蘼芜绿遍闲庭院。
高楼昨夜自东风,
梨花雪尽何人管。
小梦难圆,浓香易断。
新来祗觉当杯懒。
卷帘无奈是斜阳,
画梁误了归来燕。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的闲适景象,诗人透过香气四溢的金篝灯光,看到浮动的影子映在罗扇上,庭院中的蘼芜绿意盎然。诗人回忆昨夜的高楼上,东风轻拂,梨花的雪瓣已然消散,似乎无人再去关注。小小的梦难以实现,浓郁的香气也容易散去。如今只觉得喝酒懒散无力,卷起帘子却只能看到斜阳,画梁上的燕子似乎误了归期,没能如愿归来。
注释
- 香㬉:指香气扑鼻的蜡烛或灯光。
- 金篝:金色的篝火,象征温暖和欢愉。
- 罗扇:用细腻的丝织物制成的扇子,通常用于夏季消暑。
- 蘼芜:一种植物,常用来形容庭院的绿意。
- 高楼:指高大的楼房,可能暗示繁华或喧闹。
- 梨花雪:梨花盛开时,白色花瓣像雪一样,形容美丽的春天。
- 小梦:微小的梦想或愿望。
- 浓香:形容香气浓郁,通常与美好事物相关。
- 画梁:指装饰精美的横梁,常见于古代建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则沄(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因其诗作风格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受到推崇。生平事迹不多,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生活细腻的观察和强烈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和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可能受到当时文人雅士的影响,倾向于描绘日常生活的美好瞬间,表达对人生短暂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踏莎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展现了一种闲适而又略带忧伤的情绪。开篇“香㬉金篝,影回罗扇”便拉开了诗的序幕,营造出一个温暖而梦幻的氛围。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通过对庭院蘼芜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春意盎然的景象,透露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然而,随着“高楼昨夜自东风,梨花雪尽何人管”一句的出现,诗人的情绪逐渐转向,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无奈。春天的美景虽然迷人,但“浓香易断”的现实却让人感到一丝失落。诗人在表达这些情感时,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象与自身感受的巧妙结合,使得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最后,“卷帘无奈是斜阳,画梁误了归来燕”将整首诗推向高潮,诗人感叹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斜阳和燕子分别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归属的缺失,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㬉金篝,影回罗扇:描绘了温暖的灯光和摇曳的影子,营造出一种温馨的氛围。
- 蘼芜绿遍闲庭院:展现了庭院中生机勃勃的春意,象征着生活的美好。
- 高楼昨夜自东风:暗示过去的美好时光,带有回忆的色彩。
- 梨花雪尽何人管:梨花凋零,感慨无人关注,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易逝。
- 小梦难圆,浓香易断:表达了对梦想难以实现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 新来祗觉当杯懒:表达对现实的懒散与无奈,暗示生活的疲惫。
- 卷帘无奈是斜阳:卷起帘子看到的只是斜阳,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画梁误了归来燕:燕子未能如期归来,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失落。
修辞手法
- 拟人:如“梨花雪尽何人管”,赋予梨花以情感,增强诗歌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香㬉金篝,影回罗扇”,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梨花比作雪,形象化地描绘了美丽的景象。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春日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诗中的自然意象与个人情感交织,展现了生活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㬉:象征温暖与幸福的家庭氛围。
- 金篝:代表着光明与希望。
- 蘼芜:象征生活的富饶与生机。
- 梨花雪:代表美好而易逝的时光。
- 斜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香㬉金篝”中的“金篝”指什么? A. 金色的扇子
B. 金色的灯光
C. 金色的花朵
答案:B -
诗中“梨花雪尽何人管”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B. 对时间流逝的无奈
C. 对生活的满足
答案:B -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A. 生活的富饶
B. 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无奈
C. 春天的生机盎然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李清照《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流逝的感慨,但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
- 苏轼《水调歌头》:在表达对月亮与人生的感慨时,使用了更为雄浑的气势,展现出一种豪放的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