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送春》
时间: 2025-01-06 21:17: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蝶翅晴翻,柳绵昼飏,艳春欲去堪惆怅。身如萍梗滞青丘,故园花岛知何状。无计能留,有情莫谅。雕栏芍药看将放。漫拈不律送春归,东君应惜人贫况。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蝴蝶在阳光下翩翩起舞,柳絮在白天轻轻飘荡,明媚的春天即将离去,让人感到惆怅。我的身世像漂浮的萍草,滞留在这青色的山丘上,故乡的花草现在又是何种模样呢?无计可留春光,有情也难以理解。雕栏上的芍药花看似就要盛开了,漫无目的地拈起花朵送春离去,东风应该怜惜我这样的贫困境遇。
注释:
- 蝶翅晴翻:蝴蝶的翅膀在阳光下翻飞,形象生动,表现春天的美好。
- 柳绵:指柳树的绵软花絮,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 青丘:青色的山丘,指代作者所处的环境。
- 雕栏:雕刻精美的栏杆,象征着富贵与美丽。
- 东君:指春天的主宰,神话中的春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芑(约1620-约1690),字子华,号雨田,清代词人,擅长词作,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著称。她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生感悟,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踏莎行·送春》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天,诗人通过春天的离去表达对时间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反映了个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美丽与短暂,表现出诗人对春天离去的无奈与惆怅。开头的“蝶翅晴翻,柳绵昼飏”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而接下来的“艳春欲去堪惆怅”则暗示了春天的即将离去,情感由美好转向忧伤。诗人以“身如萍梗滞青丘”来比喻自己的身世,表达了自己在生活中的无奈与漂泊。故乡的“花岛”使人更加思念,也让人感到时光的流逝。词中反复提到的“无计能留”,显示出诗人对春天的珍视与无奈,同时也引发对人生和命运的思考。最后一句“东君应惜人贫况”既是对春神的呼唤,也隐含着对社会现状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慨,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贫困生活的无声控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蝶翅晴翻: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柳绵昼飏:展现了春天的柔和与温暖。
- 艳春欲去堪惆怅:春天即将离去,令人感到忧伤。
- 身如萍梗滞青丘:用萍草的漂泊比喻自己的无奈。
- 故园花岛知何状:对故乡的思念和无知。
- 无计能留,有情莫谅:对春天的留恋与无奈。
- 雕栏芍药看将放:描绘即将绽放的芍药,象征美好。
- 漫拈不律送春归:无目的地送走春天。
- 东君应惜人贫况:对春神的呼唤,表达对生活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萍梗,表达漂泊的无奈。
- 拟人:春天被赋予了情感,令人感到对其的珍惜。
- 对仗:诗句中结构工整,形成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以春天的离去为引子,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无奈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蝶翅:象征春天的生命力与美好。
- 柳绵:代表春天的柔情与温暖。
- 青丘:象征着诗人漂泊的心境与无根的状态。
- 雕栏芍药:美丽而易逝,象征人世间的繁华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柳绵”指的是什么? A) 柳树的花絮
B) 柳树的叶子
C) 柳树的根
D) 柳树的树干 -
诗人如何比喻自己的身世? A) 像鸟儿一样自由
B) 像萍梗一样漂泊
C) 像山川一样坚定
D) 像云朵一样轻盈 -
“东君”在文中指代什么? A) 太阳
B) 风神
C) 春天的神
D) 月亮
答案:
- A) 柳树的花絮
- B) 像萍梗一样漂泊
- C) 春天的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夜泊牛津》——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与《踏莎行·送春》都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但前者更侧重于春天的希望与生命力,而后者则着重于春天的流逝与惆怅。
- 《夜泊牛津》描绘了旅途中的感慨,虽主题不同,但同样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无奈。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唐芑传》
- 《古典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