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旧游》
时间: 2025-01-14 12:11: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正潇潇风雨,漠漠城关,如此重阳。负了寻秋约,怕登山临水,楚怨微茫。廿年旧游踪迹,分付与衰杨。算省识当时,六朝裙屐,九日壸觞。秋凉。绮怀减,想似水僧寮,润到衣裳。各有看花泪,黯青袍颜色,冷落馀香。一任昼阴阴地,愁雁语昏黄。待洗出秋容,明湖寸碧西子妆。
白话文翻译
在这潇潇的风雨中,远处的城门显得模糊不清,正值重阳节。早已辜负了寻找秋天的约定,怕是再也无法登山临水,心中充满了楚地的怨愁。二十年前的游玩痕迹,已交托给衰老的杨树。想当年,六朝的裙子和木屐,九月的酒杯,让我倍感亲切。秋天的凉意袭来,思绪愈发减淡,仿佛水边的僧人,淋湿了我的衣裳。各自的看花泪水,浸染了我的青袍,冷落了余香。任凭阴沉的白昼,愁苦的雁声在昏黄中回响。等待洗净秋天的容颜,明亮的湖水如同西子妆扮一般清丽。
注释
- 潇潇:形容风雨声。
- 漠漠:模糊、朦胧的样子。
- 重阳: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 楚怨:指楚地的愁苦情感。
- 廿年:二十年。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的六个朝代,通常指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
- 九日壸觞:九月九日的酒杯,重阳节饮酒的习俗。
- 青袍:青色的长袍,常用来指代文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献,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他的诗风融合了传统与创新,常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著称。谭献的诗作多以闲适、恬淡的生活情趣为主题,深受文人雅士的推崇。
创作背景
《忆旧游》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回忆起二十年前的游玩经历,因时节的变换与岁月的流逝而感到惆怅。重阳节是一个重视团圆与回忆的节日,诗人借此表达对往昔游玩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忆旧游》是一首充满秋日感伤的诗,诗人在重阳节的背景下,回忆起二十年前的旧游。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往昔的追忆。开头的“潇潇风雨”和“漠漠城关”便营造出一种苍凉的氛围,映衬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迷惘。随着诗句的推移,重阳节的习俗和过往的游玩场景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深深的怀旧之情。
诗中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情感的流露。诗人对“楚怨”的描写,表现了对往昔的怅惘和对现实的无奈;“待洗出秋容,明湖寸碧西子妆”,则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生活和美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正潇潇风雨,漠漠城关,如此重阳。
开头描绘了重阳节的天气,潇潇的风雨与模糊的城关,营造了一种愁苦的氛围。 -
负了寻秋约,怕登山临水,楚怨微茫。
表示对曾经的约定感到愧疚,内心充满了楚地的怨愁,不愿再去面对曾经的美好。 -
廿年旧游踪迹,分付与衰杨。
二十年前的游玩经历,现在只能寄托于枯老的杨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算省识当时,六朝裙屐,九日壸觞。
追忆当年风华,六朝的裙子与九月的酒杯,全是对过去快乐时光的怀念。 -
秋凉。绮怀减,想似水僧寮,润到衣裳。
随着秋凉的来临,思绪愈发淡薄,如同水边的僧人,湿润了衣衫。 -
各有看花泪,黯青袍颜色,冷落馀香。
每个人都带着泪水,青袍的颜色显得暗淡,昔日的香气似乎也消逝。 -
一任昼阴阴地,愁雁语昏黄。
任凭阴沉的白昼,愁苦的雁声在昏黄中回响,渗透着一种无奈的情绪。 -
待洗出秋容,明湖寸碧西子妆。
最后期待能洗净秋天的容颜,明亮的湖水如同西子般美丽,寄托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洗出秋容”,将秋天比作一个容颜,形象地表达了对秋天的情感。
- 拟人:如“愁雁语”,将雁的叫声拟人化,赋予其愁苦的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如“廿年旧游”和“六朝裙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感慨。通过描绘重阳节的景象,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展现了人们在岁月面前的脆弱与渴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雨:象征着人生的坎坷与无常。
- 城关:代表着回忆与归属的地方,隐喻着往昔的生活。
- 青袍:代表着文人雅士的身份与情感的寄托。
- 湖水:象征着清澈与美好,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潇潇风雨”意指: A. 美好的天气
B. 凄凉的心情
C. 热闹的场面 -
“廿年旧游”指的是: A. 一年前的游玩
B. 二十年前的经历
C. 未来的计划 -
诗人对重阳节的感受是: A. 快乐与欢庆
B. 愁苦与怀念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勃:同样描写重阳节的感慨与怀念。
- 《秋夕》 by 杜甫:表达了秋天的情感与思考。
诗词对比
- 《忆旧游》与《登高》:两者都通过秋天的景象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但《登高》更多地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慨,而《忆旧游》则侧重于个人的情感经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谭献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