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荣子邕陋居二首》

时间: 2025-01-08 04:12:58

草舍隆中一幅巾,闭门三致汉将军。

纷纷自献知何有,终遣斯人了鼎分。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舍隆中一幅巾,闭门三致汉将军。纷纷自献知何有,终遣斯人了鼎分。

白话文翻译: 在隆中的草舍里,他头戴一幅头巾,闭门不出,三次向汉朝的将军表达自己的忠诚。尽管他自荐,但最终知道自己的贡献何在,最终还是让这个人参与了国家的重大决策。

注释:

  • 草舍:简陋的房屋。
  • 隆中:地名,诸葛亮隐居之地。
  • 一幅巾:指简单的头巾,象征隐士的朴素生活。
  • 闭门三致汉将军:指诸葛亮三次拒绝出山,最终被刘备三顾茅庐所感动。
  • 纷纷自献:指诸葛亮主动提出自己的才能和计划。
  • 知何有:知道自己的价值和贡献。
  • 终遣斯人了鼎分:最终让这个人(诸葛亮)参与了国家的重大决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对诸葛亮的隐居生活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理想政治和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隐居生活的描绘,展现了隐士的高洁品质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诗中“草舍隆中一幅巾”描绘了诸葛亮简朴的生活环境,而“闭门三致汉将军”则表现了他对出仕的慎重态度。后两句“纷纷自献知何有,终遣斯人了鼎分”则表达了诸葛亮最终参与国家大事的决心和自信。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寄托了诗人对理想政治和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舍隆中一幅巾:描绘了诸葛亮隐居的简朴生活环境,头戴一幅头巾,象征其隐士身份。
  • 闭门三致汉将军:表现了诸葛亮对出仕的慎重态度,三次拒绝出山,最终被刘备三顾茅庐所感动。
  • 纷纷自献知何有:表达了诸葛亮主动提出自己的才能和计划,同时对自己价值的认识。
  • 终遣斯人了鼎分:最终让诸葛亮参与了国家的重大决策,展现了他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修辞手法:

  • 比喻:“草舍隆中一幅巾”通过头巾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诸葛亮的隐士形象。
  • 对仗:“闭门三致汉将军”中的“闭门”与“三致”形成对仗,强调了诸葛亮的慎重态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隐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隐士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寄托了自己对理想政治和隐士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 草舍:象征简朴的生活环境。
  • 一幅巾:象征隐士的朴素生活。
  • 闭门:象征慎重和深思熟虑。
  • 汉将军:象征国家的重任和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草舍隆中一幅巾”描绘了谁的隐居生活? A. 刘备 B. 诸葛亮 C. 曹操 D. 孙权 答案:B

  2. “闭门三致汉将军”中的“三致”指的是什么? A. 三次拜访 B. 三次拒绝 C. 三次出山 D. 三次自荐 答案:B

  3. 诗中“终遣斯人了鼎分”表达了什么? A. 诸葛亮的重要性 B. 诸葛亮的隐居生活 C. 诸葛亮的自荐 D. 诸葛亮的拒绝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
  • 陆游《书愤》: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诗词对比:

  • 杜甫《蜀相》与张耒《题荣子邕陋居二首》:两者都通过对诸葛亮的描绘,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歌,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
  • 《三国志》:详细记载了诸葛亮的生平和事迹,有助于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