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苏适春雪八首》

时间: 2025-01-08 22:31:20

不死松篁劳借问,未开桃李与催妆。

已饶艳女纤腰舞,偏犯贫儒百结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苏适春雪八首 张耒 〔宋代〕

不死松篁劳借问,未开桃李与催妆。 已饶艳女纤腰舞,偏犯贫儒百结裳。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雪中的景象,松树和竹子似乎在询问为何不凋谢,未开放的桃李花仿佛在催促春天的到来。诗中还描绘了艳丽的女子轻盈起舞,而贫寒的儒生却只能穿着破旧的衣服。

注释: 字词注释:

  • 松篁:松树和竹子。
  • 借问:询问。
  • 未开桃李:未开放的桃树和李树的花。
  • 催妆:催促打扮,这里比喻催促春天的到来。
  • 已饶:已经足够。
  • 艳女:美丽的女子。
  • 纤腰舞:形容女子轻盈的舞蹈。
  • 偏犯:偏偏触犯,这里指偏偏遇到。
  • 贫儒:贫寒的读书人。
  • 百结裳:破旧的衣服。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主要是描绘春雪中的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耒(1054-1114),字文潜,号柯山,北宋文学家,与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多写景抒情,此诗亦体现了其风格特点。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张耒在春雪时节所作,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贫寒生活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雪中松树、竹子、桃李花的描绘,以及艳丽女子和贫寒儒生的对比,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贫富的差距。诗中“不死松篁劳借问”一句,以松竹的不凋谢来象征生命的坚韧,而“未开桃李与催妆”则表达了春天即将到来的喜悦。后两句通过对艳女和贫儒的对比,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的悬殊,体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不死松篁劳借问”:松树和竹子在春雪中依然青翠,似乎在询问为何不凋谢,象征着生命的坚韧。
  2. “未开桃李与催妆”:未开放的桃李花仿佛在催促春天的到来,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
  3. “已饶艳女纤腰舞”:艳丽的女子轻盈起舞,描绘了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4. “偏犯贫儒百结裳”:贫寒的儒生却只能穿着破旧的衣服,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的悬殊。

修辞手法:

  • 比喻:“未开桃李与催妆”中,将未开放的桃李花比喻为催促春天的到来。
  • 对比:通过艳女和贫儒的对比,突出了社会的不公和贫富的悬殊。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春雪中自然景象和人物形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松篁:象征生命的坚韧。
  • 未开桃李:象征春天的到来。
  • 艳女纤腰舞:象征春天的生机和美丽。
  • 贫儒百结裳:象征社会的不公和贫富的悬殊。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不死松篁劳借问”中的“松篁”指的是什么? A. 松树和竹子 B. 松树和梅花 C. 竹子和梅花 答案:A

  2. 诗中“未开桃李与催妆”表达了什么? A. 对冬天的期待 B. 对春天的期待 C. 对夏天的期待 答案:B

  3. 诗中“已饶艳女纤腰舞”描绘了什么? A. 冬天的景象 B. 春天的景象 C. 夏天的景象 答案:B

  4. 诗中“偏犯贫儒百结裳”揭示了什么? A. 社会的和谐 B. 社会的不公 C. 社会的繁荣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 黄庭坚的《春雪》:描绘了春雪中的自然景象,体现了清新自然的风格。

诗词对比:

  • 张耒的《和苏适春雪八首》与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两者都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期待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但张耒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而苏轼的诗则更注重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张耒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张耒的诗歌创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