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诗》

时间: 2025-01-17 09:57:51

祸福本无兆,性命归有极。

必至定前期,谁能延一息。

在生已可知,来缘𢛯无识。

好丑共一丘,何中异枉直。

岂论江陵上,宁辨首山侧。

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

寄言生存子,此路行复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临终诗
作者: 范晔 〔南北朝〕

祸福本无兆,性命归有极。
必至定前期,谁能延一息。
在生已可知,来缘无识。
好丑共一丘,何中异枉直。
岂论江陵上,宁辨首山侧。
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
寄言生存子,此路行复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生命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预测。祸福没有预兆,人的生命有其终点。无论何时,最终都要面对死亡,谁能延续一息生命呢?生前的事情已经可以知晓,而来世的缘分却无法预知。美与丑都在同一丘壑中,何必在其中纠结于是非曲直?在江陵与首山之间又有什么可分辨的?即使没有嵇康的琴音,仍然可以与夏侯的风采相媲美。寄语活着的人们,这条路走下来,终究还是要走到尽头。


注释:

  • 祸福:灾祸与幸福。
  • 性命归有极:生命终究会有尽头。
  • 定前期:到达预定的时限。
  • 来缘无识:未来的缘分无法知晓。
  • 好丑共一丘:美丑同在一个地方。
  • 江陵、首山:分别是地名,象征不同的境地。
  • 嵇生琴:指嵇康,古代著名的琴家。
  • 夏侯色:指夏侯惇,象征英勇与风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晔(398年-445年),字希文,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和历史学家,较为著名的作品有《后汉书》。其作品以文笔简练、风格清新著称。

创作背景:
《临终诗》创作于南北朝动荡的时期,社会动乱使得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愈发显现。范晔在此诗中反映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以及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临终诗》以其深刻的哲理和悲悯的情感,展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死亡的接受。诗中开篇便提出“祸福本无兆”,强调命运的不可预测性,反映出对人生无常的深思。中间部分通过“好丑共一丘”的比喻,描绘出人生的平等与无常,强调在最终的归宿面前,美丑、善恶皆无所谓,所有的分别都是人类自我加诸的。

最后一联“寄言生存子,此路行复即”,是对活着的人发出的警示,提醒他们珍惜生命,正视死亡。整首诗不乏哲理的深邃与人性的关怀,既是对自我的拷问,也是对后人的寄语,具有很强的思考性与哲理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祸福本无兆:指祸与福并无预兆,人生充满不确定性。
    • 性命归有极:生命终究有尽头,每个人都要面对死亡。
    • 必至定前期,谁能延一息:既然时间是确定的,谁能延续一息的生命呢?
    • 在生已可知,来缘无识:生前的事情可以知晓,而未来的缘分则是未知的。
    • 好丑共一丘,何中异枉直:美与丑同在一个地方,何必在其中纠结?
    • 岂论江陵上,宁辨首山侧:江陵与首山之间,何必要分辨?
    • 虽无嵇生琴,庶同夏侯色:即使没有嵇康的琴声,也可以有夏侯的风采。
    • 寄言生存子,此路行复即:对活着的人说,这条路走下来,终究还是要走到尽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美与丑比作同一丘壑,强调人生的平等。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传达了对生死的哲学思考,告诫人们珍惜当下,直面生命的终极。

意象分析:

  • 祸福:象征人生的多变与不可预测性。
  • 性命:代表生命的脆弱与有限。
  • 江陵、首山:地名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与选择。
  • 嵇生琴、夏侯色:文化符号,指代古代名士的风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祸福本无兆”的意思是什么?

    • A. 祸与福都有预兆
    • B. 祸与福没有预兆
    • C. 祸与福是确定的
    • D. 祸与福是相互关联的
  2. 诗中提到的“江陵”和“首山”分别象征什么?

    • A. 生活的繁华与荒凉
    • B. 不同的命运选择
    • C. 生命的开始与结束
    • D. 文化的传承与变迁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范晔的《临终诗》和李白的《将进酒》,两首诗都探讨了人生的短暂与珍惜,但范晔更侧重于对死亡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及时行乐的态度。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书籍
  • 《南北朝文学研究》 - 文章
  • 《后汉书》 - 范晔著作

这些内容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临终诗》,从而更好地欣赏其艺术魅力和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