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地山弟归自甘肃》

时间: 2025-01-04 08:47:46

既出阴平道,还从塞上来。

相看杂悲喜,握手转疑猜。

大地秋风起,边城画角哀。

干戈方满目,努力济时才。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喜地山弟归自甘肃
崇实 〔清代〕

既出阴平道,还从塞上来。
相看杂悲喜,握手转疑猜。
大地秋风起,边城画角哀。
干戈方满目,努力济时才。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迎接从甘肃归来的弟弟的情景。弟弟刚刚走出阴平的道路,又从边塞的方向归来。两人见面时,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既有悲伤又有喜悦,握手之际又感到几分疑惑。大地上秋风阵阵,边城的号角声显得悲哀。战乱的景象仍然在眼前,唯有努力才能挽救时局。


注释

  • 阴平道:指阴平地区的道路,可能是指艰难的旅途。
  • 塞上:指边境地区,通常与战争和动荡相关。
  • 杂悲喜:形容见面时的复杂心情,悲伤和喜悦交织。
  • 握手转疑猜:见面时握手,心中却又心存疑惑。
  • 边城画角:边城的号角声,暗示战争的悲哀。
  • 干戈方满目:满眼都是战斗的景象,形容战乱的严重。
  • 努力济时才:意味着要努力去应对时局,挽救国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崇实,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民众的苦难,风格严谨、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借弟弟归来的情景,表达了对家人团聚的喜悦与对战争带来的忧虑和无奈。社会动乱使得人们的情感变得复杂,诗中体现出这一点。


诗歌鉴赏

《喜地山弟归自甘肃》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篇,既描绘了亲情的温暖,又折射出时代的悲凉。诗的开头便以“既出阴平道,还从塞上来”引入,勾勒出弟弟长途跋涉的艰辛,暗示着他所经历的艰难与苦楚。接着,诗人通过“相看杂悲喜,握手转疑猜”展现出两人重聚时的复杂情感,既有对重逢的喜悦,又带着对未来的不安和疑虑。

随着诗歌的发展,诗人将视角从个人情感扩展到社会现状,“大地秋风起,边城画角哀”一句,意象转向秋天的萧瑟与战乱的忧伤,象征着国家的动荡和民生的困苦。最后一句“干戈方满目,努力济时才”则是对当前困境的深刻反思,强调了在动荡年代,人们应当以努力和勇气去应对挑战。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次分明,情感上起伏有致,既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摹,也有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在动荡时期对亲情与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既出阴平道:叙述弟弟刚刚走出艰难的阴平道路,暗示旅途的艰辛。
  2. 还从塞上来:弟弟又从边塞方向归来,体现出战乱的背景。
  3. 相看杂悲喜:两人见面时的复杂情感,充满了悲喜交加的氛围。
  4. 握手转疑猜:握手时的犹豫和疑惑,暗示对未来的迷茫。
  5. 大地秋风起:秋风起,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季节的变化。
  6. 边城画角哀:边境的号角声悲凉,象征着战乱与哀伤。
  7. 干戈方满目:满眼都是战争的景象,描绘出动乱的现实。
  8. 努力济时才:强调在困境中应当努力,挽救时局的责任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既出阴平道,还从塞上来”运用了对仗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秋风、边城、号角等意象,既富有画面感,又蕴含深刻的情感内涵。
  • 寓意:通过个人情感折射出社会现实,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集中在对亲情与社会现状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家人团聚的珍视,同时也对国家动荡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无奈。通过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的结合,突显出时代的无情和人性的温暖。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阴平道:象征艰难的旅途,暗示人们在动荡年代的艰辛。
  • 塞上:边境,象征战争与不安。
  • 秋风:象征时间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画角:号角声,象征战争的悲哀与离别的伤感。
  • 干戈:象征战乱与冲突。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反映出诗人对个人与社会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既出阴平道”指的是什么? A. 回家的路
    B. 旅途的艰辛
    C. 国家的动荡
    D. 兄弟的情感

  2. “握手转疑猜”中体现了什么情感? A. 欢喜
    B. 疑惑
    C. 失落
    D. 安慰

  3. 诗中提到的“干戈”指的是什么? A. 和平
    B. 战争
    C. 劳动
    D. 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同样反映了战乱与思乡之情。
  • 《送别》 by 王之涣:表达对离别的感伤与对未来的希望。

诗词对比

  • 《喜地山弟归自甘肃》与《春望》:两首诗都描绘了动荡背景下的个人情感,但《春望》更加强调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喜地山弟归自甘肃》则更多地表现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复杂情感。

通过这种比较,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诗人在动荡年代所表达的情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中国古代文学史》

这些参考资料可帮助深入理解清代诗人的创作背景及其作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