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嫩绿初生树斩新,
滩头春涨正粼粼。
一群白鹭谁惊起,
有个残阳唤渡人。
白话文翻译:
嫩绿的新芽刚刚生长,
滩头春水上涨,波光粼粼。
一群白鹭在空中飞起,
夕阳斜照,呼唤着渡船的人。
注释:
- 嫩绿:形容新生的绿叶,表示春天的生机。
- 斩新:形容新生事物的崭新。
- 滩头:指水边的沙滩或岸边。
- 春涨:春季水位上涨,指春天的洪水。
- 粼粼:形容水面波光闪烁的样子。
- 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常在水边栖息。
- 残阳:夕阳,指日落时分的太阳。
- 唤渡人:呼唤渡船的人,意指水边的船夫。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白鹭”与“渡人”可以理解为传统文人笔下常见的意象,代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奂曾,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乡土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天,描绘了河口春日的生动景象,可能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思考,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铅山河口即目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河口的宁静。诗的开头用“嫩绿初生”描绘树木新芽的生长,体现了春天的朝气与希望;“滩头春涨正粼粼”则通过“粼粼”一词,描绘春水上涨时的波光荡漾,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自然景象的美丽。接着,诗人描绘了一群白鹭在水边起飞,增添了动感,也让人感受到一种生动的自然气息。最后一句“有个残阳唤渡人”则通过夕阳的描写,展现了一种温暖而又宁静的画面,似乎在呼唤着归家的渡船人,暗含着对人生旅程的思考与感慨。整首诗给人以清新、安宁的感受,同时也让人思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嫩绿初生树斩新:描绘春天新生的树木,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滩头春涨正粼粼:春水上涨,水面波光闪烁,展现了春天的柔美。
- 一群白鹭谁惊起:白鹭的飞起引发了对自然动静的思考,体现动与静的和谐。
- 有个残阳唤渡人:夕阳的温暖与归属感,呼唤渡船的人,暗示着归家的情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嫩绿”与“残阳”形象化自然界的变化。
- 拟人:夕阳“唤”渡人,赋予自然物以情感。
- 对仗:在“嫩绿”与“春涨”之间形成对比,增强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春天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生命、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旅程的感悟。
意象分析:
- 嫩绿:象征生命、希望与新的开始。
- 白鹭:代表着自由与优雅,体现自然的和谐美。
- 春涨: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 残阳: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嫩绿初生”描绘的是哪个季节?
A. 夏季
B. 秋季
C. 春季
D. 冬季 -
“滩头春涨正粼粼”中的“粼粼”指的是什么?
A. 风吹的声音
B. 水面波光的样子
C. 鸟儿的叫声
D. 树叶的沙沙声 -
诗中提到的“白鹭”是指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鱼
C. 一种花
D. 一种树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与王奂曾的《铅山河口即目 其二》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王维更强调山水的静谧与空灵,而王奂曾则着重于春天的生机与人文情怀。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追求。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王奂曾诗集》
- 《清代诗人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