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咏枕》

时间: 2025-01-01 17:46:25

翠屏高罗帐小。

半锁香云,自共愁人倒。

一幅潇湘图未了。

斜倚金钿,夜夜巫山晓。

凤钗寒,玉漏悄。

独自温存,只索和衣抱。

梦到君边常草草。

几度香销,更有谁知道。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翠屏高罗帐小。半锁香云,自共愁人倒。
一幅潇湘图未了。斜倚金钿,夜夜巫山晓。
凤钗寒,玉漏悄。独自温存,只索和衣抱。
梦到君边常草草。几度香销,更有谁知道。

白话文翻译:

这间翠绿色的屏风后,帐子显得有些狭小。
轻轻地锁住了香云,只有我与愁苦的人相依。
那幅潇湘的山水画仍未完成,
我斜倚着金钿,夜夜在巫山的清晨醒来。
凤钗在寒冷中静默,玉漏悄然流逝。
我独自温存,只想和着衣裳相抱。
梦中常常匆匆来到你身边,
几次香气消散,还有谁能知道?

注释:

  • 翠屏: 形容绿色的屏风,象征着幽静和秀美的环境。
  • 高罗帐: 高高的罗帐,暗示着居所的雅致和闺中女子的独处。
  • 香云: 香气缭绕的云雾,含有温柔和伤感的意境。
  • 潇湘: 指湘江,意象中带有愁苦和思乡的情怀。
  • 凤钗: 用于插发的饰物,象征着女性的美丽和思念。
  • 玉漏: 指漏水的玉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香销: 香气消散,暗示着思念的无奈和孤独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雯,清代女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与深沉思念,风格清丽婉约。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女性独处时,传达了她对爱人深沉的思念与孤寂的情感,反映了清代女性的心理和生活状态。

诗歌鉴赏:

《苏幕遮 咏枕》通过精致的意象与浓厚的情感描绘出一种孤独而又渴望的心境。首句“翠屏高罗帐小”便以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女性的闺房环境,仿佛暗示了她的内心世界也是狭小而幽闭的。接下来的“半锁香云,自共愁人倒”更是通过“香云”这一意象,传达了愁苦的情感,暗示着她内心的不安与惆怅。

“潇湘图未了”一句,寓意她对爱人情感的刻画尚未完成,似乎还有很多未说出口的情话,情感的表达是永无止境的。诗中提到的“斜倚金钿,夜夜巫山晓”则描绘了她对美好梦境的向往,巫山的晓色与她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梦幻而又遥不可及的感觉。

在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温存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独自温存,只索和衣抱”描绘了她在夜深人静时的寂寞与希望,想要和爱人相拥的情感更加深刻。最后一句“几度香销,更有谁知道”更是将孤独推向高潮,仿佛在问世间有谁能够理解她的思念与痛苦。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女性在情感中所经历的孤独、渴望与无奈,体现了清代女性独特的情感表达。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翠屏高罗帐小: 描述环境的优雅与孤独,让人感受到一种闺房的幽静。
  2. 半锁香云,自共愁人倒: 通过“香云”传达愁苦,暗示内心的孤独与不安。
  3. 一幅潇湘图未了: 暗示对爱人的思念尚未完成,情感未达顶点。
  4. 斜倚金钿,夜夜巫山晓: 描绘梦境与现实的交织,巫山晓色象征美好的向往。
  5. 凤钗寒,玉漏悄: 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孤独,凤钗与玉漏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6. 独自温存,只索和衣抱: 直白表达对爱人温暖的渴望,情感真挚。
  7. 梦到君边常草草: 梦中与爱人的相见却是匆忙,表现出内心的焦虑。
  8. 几度香销,更有谁知道: 强调孤独与无奈,质问世人对她情感的理解。

修辞手法:

  • 比喻: “凤钗”和“玉漏”象征时间与美丽,增强诗的意境。
  • 拟人: “香销”似乎也有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出一种深切的思念与孤独,透过细腻的意象传达出女性在情感中所经历的复杂心境,展现了清代女性的情感世界和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翠屏: 代表美丽的环境,象征女性的内心世界。
  • 香云: 代表愁苦的情感,隐喻思念。
  • 潇湘: 代表故乡与思乡之情,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 凤钗: 代表女性的妩媚与期待,象征着对爱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该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李雯
    C. 杜甫
    D. 白居易

  2. “翠屏高罗帐小”中的“翠屏”指的是: A. 绿色的山丘
    B. 绿色的屏风
    C. 绿色的草地
    D. 绿色的河流

  3. 诗中提到的“潇湘”主要象征: A. 思乡之情
    B. 美丽的风景
    C. 友情
    D. 忘却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如梦令》与《苏幕遮 咏枕》同为女性诗作,均表达了深切的情感思念,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往昔的缅怀,后者则表现出孤独的内心世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女性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