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其一 咏春》

时间: 2025-01-01 18:11:54

爇芳脐,烹瑞脑。

染著衫襟,紧伴人昏晓。

一点檀心难索讨。

梦醒更深,越觉添烦恼。

润能熏,潮顿燥。

著定宫闺,兰麝宜频捣。

缕缕微烟缠不了,透尽孤眠,谁更知他好。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 其一 咏春

爇芳脐,烹瑞脑。染著衫襟,紧伴人昏晓。一点檀心难索讨。梦醒更深,越觉添烦恼。润能熏,潮顿燥。著定宫闺,兰麝宜频捣。缕缕微烟缠不了,透尽孤眠,谁更知他好。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气息与人内心的惆怅:点燃了芳香的香料,烹制着瑞气的脑香;染上了衣襟的香气,伴随着人们的晨昏。那一点檀香的心情难以索取,梦醒之后更觉得烦恼加深。春雨滋润了大地,却又带来潮湿的闷热;在宫闺之中,兰香与麝香应当频频捣制。缕缕轻烟缠绕不去,透彻了孤独的睡眠,谁又能更懂得这种美好?

注释

  • 爇芳脐:点燃芳香的香料,"爇"意为点燃,"芳脐"指的是香料。
  • 烹瑞脑:烹制瑞气的香料,"瑞脑"是一种香料,象征吉祥和美好。
  • 染著衫襟:香气沾染在衣襟上,"衫襟"指的是衣服的前面部分。
  • 檀心:檀香的心情,象征着一种难得的情感。
  • 润能熏:润泽大地,香气弥漫。
  • 兰麝:兰花和麝香,代表高雅的香气。
  • 缕缕微烟:细细的香烟,象征着缠绵的思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曹尔堪(约1640年-约1710年),字子修,号澄怀,清代词人,擅长词和诗,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与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清代,正值春天,作者通过描绘春天的气息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同时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曹尔堪的《苏幕遮 其一 咏春》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天的气息,其间透出一种淡淡的愁绪。诗中通过对香气的描绘,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同时又与内心的孤独和烦恼形成鲜明对比。开头部分描绘了烹制香料与穿着香气的情景,给人以温暖的感受,但随即转入对内心困扰的思考,反映出作者在享受春天美好的同时,也难免陷入对生活的琐碎和烦恼的感慨。

诗中“润能熏,潮顿燥”两句,展现了春天的湿润与闷热,暗示着春季的美好与烦闷并存。最后几句则表现了孤独的觉醒与对美好的渴望,"谁更知他好"更是将这种孤寂与渴求提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爇芳脐:点燃芳香的气息,象征着春天的开始。
  • 烹瑞脑:烹制的香料,体现了初春的温暖与生机。
  • 染著衫襟:香气伴随了作者的生活,形成了与自然的紧密联系。
  • 一点檀心难索讨:表达对爱情或理想的渴望,却又难以得到。
  • 梦醒更深,越觉添烦恼:梦醒后的无奈与烦恼,暗示生活的复杂与难解。
  • 润能熏,潮顿燥:春雨滋润带来的是潮湿与闷热的对比。
  • 缕缕微烟缠不了:细腻的香烟象征着难以挥去的思绪。
  • 透尽孤眠,谁更知他好:孤独的觉醒,表达了对理解与陪伴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香气比喻情感的缠绵。
  • 拟人:将春天的气息赋予人性,表现出对春天的依恋。
  • 对仗:词句之间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现了春天的美好与内心的孤独交织,反映了人们在享受自然的同时,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香气:代表着美好与温暖。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希望。
  • 孤眠:暗示孤独与对理解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瑞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香料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动物

  2. “润能熏,潮顿燥”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春天的喜悦
    b) 对生活的无奈
    c) 对秋天的怀念

  3. “谁更知他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孤独的感慨
    c) 对友谊的珍惜

答案

  1. a) 一种香料
  2. b) 对生活的无奈
  3. b) 对孤独的感慨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杜甫: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与人们的感受。
  • 《春望》 杜甫:表达对国家和家园的思考与感慨。

诗词对比

  • 曹尔堪的《苏幕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写春天的美好,但曹尔堪更侧重内心的烦恼,而李清照则更多表现对爱情的思念。两者互为映衬,共同展示了人们在春天的复杂情感。

参考资料

  1. 《清代词人研究》,张某某著。
  2. 《古典诗词鉴赏》,李某某编著。
  3. 《词典与古诗词解析》,王某某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