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幕遮 亚子来海上才五日,明晨将返棹红梨,怅然赋此》

时间: 2024-12-29 20:55:25

睡难成,愁未定。

细数年时,更漏声声听。

肠断相思灰一寸。

倚枕沉吟,灯映斜街静。

镜中花,心头影。

见亦堪怜,去去休重问。

如此江山如此恨。

如此天涯,惹得沉沉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苏幕遮 亚子来海上才五日,明晨将返棹红梨,怅然赋此
作者: 高旭 〔清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海上与恋人短暂相聚后的惆怅心情。诗中提到,恋人来海上才五天,明天就要乘船离开,作者心中感到无比惆怅,于是写下这首诗来抒发心中的思绪。诗中描绘了作者的愁苦和思念,心情如同灯火映照下的静街,充满了孤寂与无奈。

注释:

  • 亚子: 这是“你”的意思,通常用来称呼亲密的人。
  • 棹红梨: 指的是用来划船的桨,可能象征着离别的船只。
  • 肠断相思: 形容因思念而心如刀割的痛苦。
  • 斜街: 形容街道的静谧和孤独。
  • 如此江山如此恨: 表达对现实环境和相思之苦的无奈。

典故解析:

此诗虽没有特别突出的典故,但“相思”这一主题在古代诗词中反复出现,广泛反映了古人对于离别与思念的深刻体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旭,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作品多表现情感细腻,语言优美,常以个人情感为出发点,展现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海上,诗人可能与心爱之人相聚短暂,离别在即,因而生发出浓厚的思念与惆怅之情。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结合,使得诗人愁思更显深刻。

诗歌鉴赏:

《苏幕遮》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爱情的执着与无奈。诗人在短短几日的相聚后即将面临离别,这种急促的时间感让人感到心痛。开篇提到“亚子来海上才五日”,便能感受到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惋惜。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恋人深切的思念与对未来的忧虑。

“肠断相思灰一寸”,这一句写得极为传神,生动地传达出思念之苦,仿佛让人感受到那种心如死灰的情感状态。接着,“倚枕沉吟,灯映斜街静”,诗人通过描绘夜晚的静谧与孤独,进一步加深了愁苦的氛围。最后的“如此江山如此恨”,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宏大背景相结合,表现出在广阔天地间,个人情感的渺小与无力。

整首诗语言凝练而富有韵味,情感深邃,体现了清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能力。通过对简单场景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复杂而深刻的内心世界,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亚子来海上才五日: 你来海上才五天,表明时间之短。
  2. 明晨将返棹红梨: 明天就要乘船离开,暗示即将面临的离别。
  3. 怅然赋此: 诗人因惆怅而写下此诗,表达内心的不安。
  4. 睡难成,愁未定: 形容因思念而难以入睡,愁绪未解。
  5. 细数年时,更漏声声听: 细数光阴,听着漏水声,增加了孤独感。
  6. 肠断相思灰一寸: 形容心中思念的痛苦,犹如心灰意冷。
  7. 倚枕沉吟,灯映斜街静: 倚在枕头上沉思,烛光映照下的街道显得更加宁静。
  8. 镜中花,心头影: 看到自己心中的恋人影像,既美好又痛苦。
  9. 见亦堪怜,去去休重问: 见面是可怜的,不要再多问别离。
  10. 如此江山如此恨: 这片江山与心中的恨相互映衬。
  11. 如此天涯,惹得沉沉病: 这广阔的天涯使人满腹愁苦。

修辞手法:

  • 比喻: “镜中花,心头影”,通过比喻将心中思念的情感形象化。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更漏声声听”,将漏水声赋予了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该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刻思念与离别的痛苦,情感真挚,语言优美,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观察与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山: 象征广阔的现实环境,反映诗人对生活的无奈。
  • : 代表孤独和思考的空间,营造出宁静而又悲伤的氛围。
  • 镜中花: 象征美好的回忆与虚幻的爱情,暗含惆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亚子”是指什么?

    • A. 朋友
    • B. 你
    • C. 他
  2.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喜
    • B. 惆怅与思念
    • C. 愤怒
  3. “镜中花,心头影”中的“镜中花”象征什么?

    • A. 现实
    • B. 思念与虚幻
    • C. 未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可以将高旭的《苏幕遮》与李清照的《如梦令》进行比较,二者都描绘了离别后的思念,但高旭的诗更显沉重,而李清照则略带柔情。两者都反映了对爱情的深刻感受与思索。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高旭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