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迟韵二首》
时间: 2025-01-06 16:57: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迟韵二首
——苏辙
世事非吾忧,物理有必至。
常阳百川竭,顾亦防雨耳。
阴阳相纠缠,反覆更自治。
幽怀澹不起,默坐识其意。
长子念衰老,远行重惭愧。
疏慵身似僧,岑寂家近寺。
但闻事日新,未觉吾有异。
器鍠本自出,藩角徒不遂。
得失众共知,穷达佛所记。
要令北归日,粗究一大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世事的漠然和对物理法则的理解。虽然世间的事情与我无关,但自然的法则总会发生。我看到大江大河终将干涸,偶尔也要防备一下雨水。阴阳的交错纠缠,反复无常,最终都归于自我掌控。我的心情淡泊,不会轻易被外界影响,静坐下来去理解它的深意。长子对衰老的思虑,远行时感到羞愧不已。我变得懒散,身体如同僧人一般,家里安静得仿佛靠近寺庙。只听闻世事日新,却未曾觉察自己有什么不同。器物本来自会生成,却只是在边缘徘徊而无法实现。得失是大家都知道的,穷达的事情佛陀也是有记录的。希望能再回北方,粗略探究一些大事。
注释
- 世事:世间的事情。
- 物理:自然法则。
- 常阳:常常干涸的意思。
- 阴阳:指自然界的两种对立力量。
- 幽怀:内心的情感。
- 疏慵:懒散、放松。
- 器鍠:器物工具。
- 藩角:边缘、界限。
- 穷达:贫穷与富贵。
典故解析
- 佛所记:指佛陀所记载的因果法则,意味着人生的得失和成就都在于因果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涧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弟弟。苏辙在诗词和散文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倡导理学,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北宋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之际。作者在此时写作,表达对世事的超然态度与对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次迟韵二首》通过对世事和自然法则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诗中反复提到的“阴阳”、“得失”等关键词,体现了诗人对宇宙规律的思索。他不为世事所困扰,反而以一种淡泊的态度面对生命的无常与变化。这种境界在于他对内心的探索与自我认知的深入,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智慧。
此外,诗中“长子念衰老”之句表现出对家庭和生命的责任感,而“疏慵身似僧”则显示出一种对世俗的放下与归隐的向往。整体来看,诗歌不仅传达了对自然法则的理解,也折射出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和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 世事非吾忧:表现出对世俗烦扰的超然态度。
- 物理有必至:强调了自然法则的必然性。
- 常阳百川竭:暗示事物的变化与无常。
- 顾亦防雨耳:提醒人们应有应对变化的准备。
- 阴阳相纠缠:体现了世界的复杂性。
- 幽怀澹不起:内心平静,不被外界影响。
- 长子念衰老:表现出对家庭责任的思考。
- 疏慵身似僧:反映出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 但闻事日新:提醒人们要关注世事的变化。
- 得失众共知:说明人生的得失是普遍的规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阴阳相纠缠,反覆更自治”,展现出诗的工整与音韵美。
- 比喻:将内心的状态比作“僧”,暗示一种淡泊与归隐的心境。
- 排比:整首诗在结构上多次使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世事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法则的理解。通过对阴阳得失的思考,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认知,倡导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阴阳:象征自然的对立统一,人生的复杂性。
- 长子:代表家庭责任与对生命的思考。
- 僧:象征超脱与宁静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世事非吾忧”,这句话的意思是: A. 世间的事与我无关
B. 我非常关心世事
C. 我忧虑世事的变化 -
“幽怀澹不起”中的“幽怀”指的是: A. 内心的情感
B. 外在的事物
C. 朋友的思念 -
诗中提到的“得失众共知”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得失是个人的秘密
B. 得失是人皆有之的普遍现象
C. 得失与我无关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这首诗的比较:
- 李白的《静夜思》以个人情感为主题,强调思乡之情,而苏辙则更关注自然法则与人生哲思。
-
《登高》与这首诗的比较:
- 杜甫的《登高》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与苏辙的超然态度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苏辙诗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