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不负斋白桃忽萎,赋吊之》
时间: 2025-01-19 19:51:0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金缕曲 不负斋白桃忽萎,赋吊之
作者: 邓瑜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不是寻常质。记当年侬犹少小,此花初植。劫后重逢依旧好,露井传神愈洁。看正好联吟朝夕。不料连宵风雨恶,猛传将花萎心惊绝。痴蝶倦,乱莺歇。芳魂倩影寻消息。怅闲阶垂杨自舞,藓痕空碧。知尔洁身归幻境,仍入司花玉阙。每独坐无聊痴忆。毕竟如伊真命薄,卷帘栊愁煞怜花客。情与绪,向谁说。
白话文翻译:
这花的品质并不寻常。我记得当年我还年轻,这花刚刚种下。经历过劫难后再次相逢,花依旧那么美丽,晨露在水井中映出了她的神韵,愈发显得洁白。正好一起吟唱朝夕。不料连夜的风雨恶劣,猛然间花就萎了,让我心惊绝望。痴迷的蝴蝶疲倦了,喧闹的黄莺也停歇了。花的灵魂与美丽的影子在寻觅消息。惆怅地看着空荡荡的台阶,垂杨随风起舞,苔藓的痕迹在碧色的石阶上。知道你洁身自好已归于幻境,仍然入了花神的玉阙。每次独坐无聊时只会痴痴地回忆。毕竟如同你一样,真是命薄,卷起帘子时愁苦得让人怜惜花客。情与绪,向谁倾诉呢?
注释:
- “不是寻常质”:指这朵花的品质不同寻常,具有特殊的美。
- “劫后重逢”:经历了磨难之后再次相遇。
- “痴蝶倦,乱莺歇”:形容周围的生物因花的凋零而感到疲惫与沉寂。
- “知尔洁身归幻境”:知道你已经回归了一个美好的幻境,暗指花的美丽已经不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邓瑜,字景轩,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文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与人情,常融入个人的情感体验。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邓瑜对一株白桃花凋零的感慨,借花抒情,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失落,反映了人对生命无常的无奈和感伤。
诗歌鉴赏:
这首《金缕曲 不负斋白桃忽萎,赋吊之》通过白桃花的凋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短暂存在的惋惜。开篇即以“不是寻常质”引入,揭示白桃花的非凡与珍贵,接着回忆起当年种植的情景,展现了一种对往昔的怀念。诗中“劫后重逢依旧好,露井传神愈洁”反映出生命中的希望与美好即使经历风雨仍能重现,然而随着“连宵风雨恶”的出现,花朵的凋零让诗人感到心惊绝望,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闲阶垂杨自舞,藓痕空碧”,不仅渲染了凋零的美,还传达出一种孤独的情感,令人感到惆怅与无奈。最后以“情与绪,向谁说”收尾,显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情感的深邃让读者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不是寻常质”:开篇即表达这朵花的独特,暗示其美丽的稀有性。
- “记当年侬犹少小”:回忆成长过程中的美好时光。
- “劫后重逢依旧好”:经历风雨后的重聚,反映生命的韧性。
- “不料连宵风雨恶”:突如其来的恶劣天气,象征命运的无常。
- “痴蝶倦,乱莺歇”:周围生物的反应,强调了凋零的影响。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花的美与命运相提并论,暗示人生中的无常。
- 拟人:花的灵魂与影子,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失落,表现出对短暂生命的叹息以及对美好事物珍惜的情感,传达出一种深刻的哲理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白桃花:象征美丽与生命的短暂。
- 风雨:代表困境与挑战。
- 痴蝶与黄莺:象征生命的活力与美好,随着花的凋零而沉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该诗表现的主要情感是?
- A. 喜悦
- B. 惆怅
- C. 愤怒
- D. 宽慰
-
“劫后重逢”意指?
- A. 迎接新生
- B. 再次相遇
- C. 追忆往昔
- D. 破镜重圆
-
本诗中提到的自然元素有哪些?
- A. 桃花
- B. 蝴蝶
- C. 杨柳
- D. 以上皆是
答案:
- B
- B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
诗词对比:
- 比较邓瑜的《金缕曲》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通过自然描写抒发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与失落,但李清照更注重情感的细腻,而邓瑜则更强调命运的无常。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