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二 再叠前韵送伯平前辈之吴门》
时间: 2025-01-04 09:06: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其二 再叠前韵送伯平前辈之吴门
作者:冯煦 〔清代〕
天际山重叠。黯销魂霜高木落,飙轮催发。
闻道百官翻旧谱,知否官箴王阙。
且消受沧浪风月。楚尾吴头翩竹马,
奈秋禾生耳民心阕。玉尊罢,惨将别。
经年幸厕杨卢列。算难忘蓬莱文笔,
建安诗骨。热恼渐蠲机渐泯,一任秋蝇夜蝎。
正起舞尘缨都绝。富贵浮云非我愿,
愿孤舟归钓寒江雪。重话旧,唾壶裂。
白话文翻译
在天边,山峦层叠。凄凉的秋霜使高大的树木凋落,狂风催促着万物生发。
听说朝廷的官员们又在翻旧谱,是否知道官箴和王阙的事情?
不如悠然自得,享受这沧浪的风月。楚地的竹马和吴地的翩翩风采,
奈何秋收的禾稼与民心的阙失。酒杯已罢,悲哀的离别在即。
经过许多年,幸而能在杨卢的列座中相聚。
怎能忘记那蓬莱的文采,和建安时代的诗风。
愤懑渐渐消退,机缘也随之消失,任凭秋蝇和夜蝎肆虐。
正是起舞的时候,却发现尘世的繁华已经绝迹。
富贵如浮云,并非我的愿望,
我只愿孤舟归钓在寒江雪中。重温旧语,唾壶已裂。
注释
- 天际山重叠:指山峦在天边重重叠叠,展现出壮丽的景象。
- 黯销魂霜高木落:凄凉的霜使得高大的树木凋落,表现出秋天的萧瑟。
- 飙轮催发:狂风如轮,催促万物生发,暗示自然的力量。
- 官箴王阙:指古代的官职和王朝的制度,反映出对官场的思考。
- 沧浪风月:形容自然的美景,表达一种超然的心境。
- 玉尊:指酒杯,象征饮酒作乐。
- 蓬莱文笔,建安诗骨:蓬莱代表仙境与美好,建安诗骨则代表文学的高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冯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表现对人生、自然的深刻思考,风格清新而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在送友之际写成,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对人生的感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诗歌鉴赏
冯煦的《金缕曲 其二》是一首充满人生哲思与自然情感的词作。全诗以秋天的景象作为背景,展现出诗人对人生短暂与世事无常的感慨。开篇描绘天际的山峦,便营造出一种辽阔而苍凉的氛围,随之而来的“黯销魂霜高木落”更是直击心灵,表达了秋天的萧瑟与悲凉。
在对官场的反思中,诗人提到“百官翻旧谱”,这不仅是对现实政治的无奈,更是对历史的追忆与反思。诗人希望能够超然于世,享受“沧浪风月”的闲适生活,但内心的纠结与对人心变化的无奈感却始终挥之不去。特别是在“奈秋禾生耳民心阕”一句中,诗人通过对秋收的描写,引发了对民生的关切。
整首词在用词上极具技巧,既有对仗工整的美感,又不失情感的流露。诗人在最后表达了对富贵的淡泊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最终的无奈选择。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冯煦在这首词中展现了他对生命、自然的高度思考与独特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际山重叠:描绘自然景观,形成层次感。
- 黯销魂霜高木落:透出秋天的萧条,令人心伤。
- 飙轮催发:表现自然力量对生命的影响。
- 闻道百官翻旧谱:对官场现象的观察与批判。
- 知否官箴王阙:自问对历史与权力的理解。
- 且消受沧浪风月:呼唤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 楚尾吴头翩竹马:描绘友情的美好回忆。
- 奈秋禾生耳民心阕: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 玉尊罢,惨将别:暗示离别的伤感。
- 算难忘蓬莱文笔,建安诗骨:对文学理想的追求。
- 热恼渐蠲机渐泯:内心的烦恼逐渐消散。
- 正起舞尘缨都绝:感叹世事的无常。
- 愿孤舟归钓寒江雪:渴望归隐与宁静。
- 重话旧,唾壶裂:重温旧事,却感到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生比作秋天的景象,表达无常。
- 对仗:如“楚尾吴头”,增强诗的音乐感。
- 拟人:赋予自然以情感,使得环境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官场现实的批判,以及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以自然为背景,映照内心的情感波动,传达出一种理想与现实冲突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重叠:象征人生的层次与复杂。
- 霜:代表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沧浪风月:象征悠然自得的理想生活。
- 竹马:代表纯真的友谊与美好回忆。
- 寒江雪:象征归隐与宁静的愿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金缕曲 其二》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冯煦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官箴王阙”主要指的是?
- A) 政治制度
- B) 诗歌风格
- C) 自然景观
- D) 友谊
-
诗人最后渴望归隐的意象是?
- A) 竹马
- B) 寒江雪
- C) 高木
- D) 霜
答案:
- B) 冯煦
- A) 政治制度
- B) 寒江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相见欢》:李煜的作品,表达离别之情。
- 《水调歌头》:苏轼的词作,探讨人生哲理。
诗词对比: 冯煦的《金缕曲 其二》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冯煦更倾向于对世事的反思与个人的孤独,而李白则强调豪情与畅饮的乐观态度。这种对比反映了两位诗人在面对人生时的不同情感取向。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词典与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