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时间: 2025-01-04 08:48: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作者:朱祖谋 〔清代〕
惯醉长生酒。是前身安期飞舄,浮丘挹袖。
鼎鼎百年皆寂寞,肯负持螯双手。
问蛉蠃二豪知否。不喻茗柯微妙理,便三杯两盏终多又。
持此意,为君寿。羡君无事如犀首。
尽随宜千场盘礴,月天花候。
此乐未须儿辈觉,此事今人稀有。
恁日涉园林如绣。四海子由真健者,定白须红颊长厮守。
还起舞,对花侑。
白话文翻译:
常常醉于长生酒,前身是安期生的轻巧鞋,浮丘的袖子轻盈飘动。
一百年来的孤寂,怎能辜负那双持螯的手?
问那蛉蠃二豪是否知晓,不理解那茗柯的微妙道理,三杯两盏也总是多余的。
怀着这种心意,为你祈愿长寿。羡慕你无事可做,像犀牛一样安静。
随意地享受千场宴会,月下花前的美好时光。
这份快乐不需要年轻人明白,这种事在今人中已属稀有。
那一天在园林中游玩如绣一般,四海之内的真正强者,必定是白须红脸长久相伴。
再起舞,对花举杯。
注释:
字词注释:
- 安期: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者,常与道教相关。
- 飞舄:轻便的鞋子,象征轻盈自在。
- 鼎鼎:形容长久或重要。
- 持螯:持有蟹钳,象征珍贵的物品或能力。
- 蛉蠃:指代有才华的人。
- 茗柯:茶叶与茶道,象征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
- 犀首:指犀牛的头,形容安静与稳重。
- 盘礴:形容气势磅礴。
典故解析:
- 安期生:道教传说中的人物,因其长生不老而著称。
- 浮丘:道教中仙人的住处,象征长生与逍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祖谋,清代著名诗人,有着深厚的道教文化背景,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自然、人生和长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们对长寿、安逸生活的向往,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当下生活的反思。
诗歌鉴赏:
《金缕曲》通过精练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长生与快乐的追求。诗中以“长生酒”开篇,表明了对长生不老的向往,接着提到“安期飞舄”,引出对自由与轻盈生活的追求。诗人在回忆中感受到百年的寂寞,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蛉蠃二豪”与“茗柯微妙理”,则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哲理的探讨,强调了对简单生活的珍视。诗人在羡慕对方无事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繁华喧闹的厌倦,追求一种宁静的生活方式。
最后的“再起舞,对花侑”,则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明即使在世事变迁中,依然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与快乐。整首诗在细腻的描绘中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惯醉长生酒:常常陶醉于追求长生的美酒。
- 是前身安期飞舄,浮丘挹袖:前生是安期生的轻快鞋,浮丘轻盈的袖子。
- 鼎鼎百年皆寂寞:经历了百年,内心却是孤独的。
- 肯负持螯双手:怎能辜负那双持有珍贵物品的手?
- 问蛉蠃二豪知否:问那两位英豪是否知晓。
- 不喻茗柯微妙理:不理解茶道的微妙之处。
- 便三杯两盏终多又:即使三杯两盏也显得多余。
- 持此意,为君寿:怀着这个心愿,为你祈愿长寿。
- 羡君无事如犀首:羡慕你无所事事,像犀牛一样安静。
- 尽随宜千场盘礴:随意享受千场盛宴。
- 月天花候:在月下花前的美好时光。
- 此乐未须儿辈觉:这种乐趣不需要年轻人懂得。
- 此事今人稀有:这样的事情在当今人中已属稀有。
- 恁日涉园林如绣:那一天在园林中游玩宛如绣品。
- 四海子由真健者:四海之内的真正强者。
- 定白须红颊长厮守:必定是白须红脸长久相伴。
- 还起舞,对花侑:再起舞,对花举杯。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长生酒”比喻理想的生活状态。
- 对仗:如“鼎鼎百年皆寂寞,肯负持螯双手”构成对仗工整的句子。
- 排比:如“尽随宜千场盘礴,月天花候”,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长生与快乐的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繁琐尘世的超脱与反思,最终寻求一种心灵的安宁与自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生酒:象征长久与不老。
- 飞舄:象征轻盈与自在。
- 犀首:象征安静与稳重。
- 园林:象征自然与宁静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长生的向往?
A. 须白头时共醉
B. 惯醉长生酒
C. 君无事如犀首 -
“鼎鼎百年皆寂寞”意指:
A. 寂静的夜晚
B. 一百年的孤独
C. 美好的时光 -
诗中提到的“蛉蠃二豪”指的是:
A. 两个英俊的男人
B. 两位有才华的人
C. 两位道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对长生的追求。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探讨人生与时间的流逝。
诗词对比:
- 对比朱祖谋的《金缕曲》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涉及饮酒与长生的主题,但朱祖谋更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而李白则更显豪放与奔放。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朱祖谋研究》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诗词基础知识与赏析》
以上是《金缕曲》的相关分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