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一 读元人杂剧,用罅字韵》
时间: 2025-01-17 10:23: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缕曲 其一 读元人杂剧
作者: 汪东 〔清代〕
日影穿帘罅。也不须茅柴斟酒,枯荷包鲊。
检取残编饥堪疗,字字珠玑光射。
笑文体何分高下。试看才人无不可,总堂堂笔阵千军怕。
无此笔,匏空挂。谁能激壮谁潇洒。
倩登场衣冠傀儡,颊毫添画。
南曲高生称独擅,杂剧终推关马。
唤羯鼓凭阑快打。合得筚琶随村唱,是当年万口流传者。
时世易,任狼藉。
白话文翻译
阳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屋里。其实不需要用茅柴来斟酒,也不用枯荷包来佐餐。
翻阅那些残缺不全的书籍,饥肠辘辘时,字句如珠玉般闪烁。
可笑的是文体之间何必分高低。看看那些才子们,不是个个都能写出堂堂的笔阵,令人畏惧吗?
没有这样的笔,我的心情就空荡荡的。谁能让人豪壮,谁又能让人潇洒?
请让我在舞台上,穿上衣冠如同傀儡,脸上描上画。
南曲中的高生被称为独特的佼佼者,杂剧却总是推崇关汉卿的作品。
请鼓声在栏杆旁敲打得响亮。合奏的琵琶声随村里歌唱,是当年万众传唱的佳作。
时代变迁,任凭一切狼藉。
注释
- 罅:指缝隙,窗帘的缝隙。
- 茅柴:用茅草和木柴烧火,常用于古代宴饮。
- 包鲊:古时的一种食物,指用荷叶包裹的食物。
- 珠玑:比喻文字的珍贵和闪光。
- 才人:才华出众的人。
- 笔阵:形容写作的气势和力量。
- 匏:指葫芦,古代用以盛酒或水的器皿。
- 倩:请,让。
- 南曲:一种南方的曲调,通常指南方的戏曲。
- 关马:关汉卿的戏剧作品,代表杂剧中的高峰。
- 羯鼓:一种乐器,用于伴奏。
- 筚琶:指一种古老的乐器,通常用于民间歌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善于写作、戏剧和诗词。他的作品多关注当时的社会与文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个人经历。
创作背景
《金缕曲 其一》是在汪东阅读元代杂剧后所作,体现了对元杂剧的赞美和对当时文人的思考。元代杂剧是中国戏曲的起源,对后来的文学和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日常场景,透过窗帘的阳光折射出诗人对古典文学的深切反思。诗中对元杂剧的赞美,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同时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文人气质的批判。诗人以“笑文体何分高下”来质疑文人之间的攀比与争斗,认为才华和创作的真谛在于真诚和内心的表达。通过对笔阵的描述,汪东强调了文学创作的力量与影响,而“任狼藉”则是对社会浮躁状态的无奈与感慨。整首诗风格洒脱而又不失深邃,既表现了个人的情感,又映照出整个时代的文化氛围。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影穿帘罅: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也不须茅柴斟酒: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的态度,不需要奢华的物质享受。
- 枯荷包鲊:生动描绘了一种简朴的生活,反映了诗人的生活态度。
- 检取残编饥堪疗:意指即使是残缺的古籍,依然能给人以精神上的滋养。
- 字字珠玑光射:强调文字的珍贵与深刻,字句如同珍珠般闪耀。
- 笑文体何分高下:嘲讽文人之间的攀比,强调真正的文学不应在于形式。
- 总堂堂笔阵千军怕:笔阵形象地描绘了文学作品的气势,令人敬畏。
- 无此笔,匏空挂:没有这种写作能力,心灵就如同空荡荡的葫芦。
- 倩登场衣冠傀儡:描绘出一种装扮,象征着对身份和角色的认同。
- 南曲高生称独擅:提到南曲中有名的表演者,展示了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 杂剧终推关马:称赞关汉卿的杂剧作品,表现文学的传承与推崇。
- 唤羯鼓凭阑快打:鼓声激昂,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氛围。
- 合得筚琶随村唱:描绘了民间音乐的生动场景,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 时世易,任狼藉:感叹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混乱,突显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字字珠玑”,将文字比作珍珠,强调其珍贵。
- 对仗:如“谁能激壮谁潇洒”,用平行结构增强节奏感。
- 拟人:如“笑文体何分高下”,赋予文体以情感。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对当代文人风气的批评,强调真正的文学应该关注内心的真实表达而非外在的华丽形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日影: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静谧。
- 茅柴:代表传统的生活方式与饮食文化。
- 字珠:象征文字的珍贵与力量。
- 笔阵:象征文学的气势与影响力。
- 羯鼓、筚琶:代表民间文化与音乐的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南曲高生”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位著名的表演者
C. 一种诗体
D. 一种饮食 -
诗人用“字字珠玑”来形容什么?
A. 文体的高低
B. 文字的珍贵与深刻
C. 生活的简朴
D. 时代的变迁 -
“任狼藉”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对文学的思考
B. 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C. 对饮食文化的怀念
D. 对舞台表演的赞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 《双调夜行船》 - 关汉卿
- 《天仙子·水调歌头》 - 苏轼
诗词对比
可以将汪东的《金缕曲 其一》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进行对比,前者侧重于对杂剧的思考,后者则表现了个人的孤寂与思乡之情。两者都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关注的角度和情感基调不同。
参考资料
- 《元曲选》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史》
- 《戏曲文化与中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