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师厚食蟹》
时间: 2025-01-08 23:54: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师厚食蟹
作者: 黄庭坚 〔宋代〕
海馔糖蟹肥,江醪白蚁醇。
每恨腹未厌,夸说齿生津。
三岁在河外,霜脐常食新。
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
趋跄虽入笑,风味极可人。
忆观淮南夜,火攻不及晨。
横行葭苇中,不自贵其身。
谁怜一网尽,大去河伯民。
鼎司费万钱,玉食罗常珍。
吾评扬州贡,此物真绝伦。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海蟹的美味与诗人对美食的向往与思考。前两句写海里的蟹肉肥美,江里的酒醇厚。诗人感到每次吃蟹都觉得不够,夸耀着吃蟹的快感。接着诗人回忆自己在外地三年,常吃新鲜的螃蟹。早晨看着泥中的螃蟹,晚上则调制酸辣的蟹菜。虽然走路时有些踉跄,却能体会到这种风味的美好。忆起在淮南的夜晚,火锅的热气不及清晨的清新。即便在芦苇荡中横行,诗人也不自傲自满。可怜那些被渔网捕尽的河伯民,鼎中美食花费万金,珍贵如玉。最后,诗人总结扬州的贡品,称这蟹肉真是无与伦比的美味。
注释
- 海馔:海中美食。
- 糖蟹:指肥美的螃蟹。
- 江醪:江中的酒,形容其醇厚。
- 腹未厌:肚子还没吃够。
- 齿生津:形容美食让人垂涎欲滴。
- 三岁在河外:三年在外地。
- 霜脐:新鲜的螃蟹,形容其新鲜程度。
- 朝泥:早晨在泥中捕蟹。
- 鼎:指烹饪的器具。
- 火攻:指用火锅煮食。
- 横行葭苇中:在芦苇丛中自由游走。
- 河伯民:指河里的鱼虾等生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宋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与苏轼、米芾并称“宋四家”。他在诗词创作上以清新、自然、豪放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黄庭坚与友人聚会时所作,表达了他对美食的热爱,尤其是螃蟹这种美味。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饮食文化逐渐兴起,诗人通过对美食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乐趣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次韵师厚食蟹》是一首描写美食的诗,特别是以螃蟹为主题。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螃蟹的喜爱与独特的味觉体验。开篇以“海馔糖蟹肥”引入,开宗明义,直接点出主题。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美食的色香味,更是通过美食引发的情感共鸣,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于“新鲜”的追求,既是对螃蟹的渴望,也是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诗人通过“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一种生活的乐趣和对美味的向往。同时,诗人也揭示了美食之中蕴含的社会意义,提到“谁怜一网尽,大去河伯民”,暗示了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掠夺与对生态环境的思考。
整首诗在语言上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既有对美食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黄庭坚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与独特的艺术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馔糖蟹肥:描写海中捕捞的肥美螃蟹。
- 江醪白蚁醇:江里的酒醇厚,寓意与美食相得益彰。
- 每恨腹未厌:表达了对美食的渴望。
- 夸说齿生津:形容美食的诱惑使人垂涎。
- 三岁在河外:讲述自己在外地的经历。
- 霜脐常食新:虽在外,也能享受新鲜的螃蟹。
- 朝泥看郭索:描绘早晨捕蟹的生动场景。
- 暮鼎调酸辛:晚上用鼎煮食,享受美味。
- 趋跄虽入笑:虽有些不稳,却沉浸在美食的欢笑中。
- 风味极可人:美食的风味令人愉悦。
- 忆观淮南夜:回忆在淮南的夜晚。
- 火攻不及晨:火锅的美味不及清晨的新鲜。
- 横行葭苇中:自由自在地享受美食。
- 不自贵其身:谦逊地生活,不自满。
- 谁怜一网尽:感叹生命的脆弱与自然的掠夺。
- 大去河伯民:指河里的生物被捕尽。
- 鼎司费万钱:美味的烹饪需要昂贵的代价。
- 玉食罗常珍:美食如玉般珍贵。
- 吾评扬州贡:最后总结,扬州的贡品中螃蟹为绝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玉食”,将美食比喻为珍贵的玉石。
- 对仗:如“朝泥看郭索,暮鼎调酸辛”,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如“鼎司费万钱”,夸大美食的珍贵。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螃蟹的描写,展现了对美食的热爱,也反映了对自然资源的思考,传递出生活的乐趣与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蟹:象征美味与生活的享受。
- 酒:象征社交与生活的乐趣。
- 河伯:象征自然与生态,反映人类对自然的掠夺。
- 鼎:象征烹饪与美食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黄庭坚在诗中描写的主要美食是什么?
- A. 鱼
- B. 蟹
- C. 鸭
- D. 羊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海馔”是指___。
-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鼎司费万钱”反映了美食的珍贵程度。(对/错)
答案
- B
- 美食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了当时的饮食文化。
-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同样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对比
将这首诗与苏轼的《蟹》进行对比,苏轼的蟹诗更多地表现了蟹的风味与诗人的情感,而黄庭坚则将蟹与生活的方方面面联系在一起,展现了更为丰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黄庭坚诗文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