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苦雨初闻唤妇鸠,
红妆满院木蕖秋。
樽前不记崔思立,
应在诸山最上头。
白话文翻译
在苦雨中第一次听见了呼唤的妇鸠,
红妆装扮的木蕖在院子里盛开着秋天的气息。
在酒樽前我已经忘记了崔思立的身影,
他应该在诸山之中最顶端的地方。
注释
- 苦雨:指连绵的、令人烦恼的雨。
- 妇鸠:一种鸟,鸣声如人的呼喊,常用来象征思念或相思。
- 红妆:形容女子的装扮,这里指木蕖花的颜色和盛开的状态。
- 樽前:指酒樽前,表示饮酒的场合。
- 崔思立:可能是指崔湜(思立)这个历史人物,或是某个朋友的代称。
- 诸山最上头:指高山之巅,暗示崔思立的高洁和超然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晚号涧溪,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山水田园诗,风格受到苏轼的影响,重视诗歌的个性化表达。
创作背景
《闻吉老县丞按田在万安山中》是黄庭坚在万安山中所作,表达了他在雨天中的孤独感受和对友人的思念。黄庭坚在此诗中描绘了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融,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开头的“苦雨”不仅描述了天气的阴郁,也象征着诗人的心情。在这样苦闷的环境中,听到了“妇鸠”的鸣叫,暗示着对故人的思念与呼唤。接着,诗人转向院中盛开的“木蕖”,用“红妆”形容花的鲜艳,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希望。此时,酒樽前的沉思,使得诗人对过往的回忆愈加深刻,尤其是对“崔思立”的遗忘,显得格外惆怅。最后一句“应在诸山最上头”则将思绪引向高远,既是对友人的向往,也流露出诗人内心渴望自由与超脱的情感。整首诗在情感的起伏中,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表现了黄庭坚深邃而细腻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苦雨初闻唤妇鸠:
- 描述在雨中第一次听到妇鸠的鸣叫,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
红妆满院木蕖秋:
- 通过“红妆”形容木蕖花的颜色,给人以视觉的美感,也暗示着秋天的氛围。
-
樽前不记崔思立:
- 在饮酒的时候,诗人却忘记了崔思立的身影,表达了对往昔时光的追忆。
-
应在诸山最上头:
- 暗指崔思立可能身处高处,象征着高洁的品格与超然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妇鸠的鸣叫比作呼唤,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 拟人:将自然景物赋予情感,使得诗句更具生动性。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使得诗歌更加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雨天的描写与花木的对比,表达了孤独、思念和对友人的向往,展现了黄庭坚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苦雨:象征烦闷与孤独。
- 妇鸠:象征思念与情感的呼唤。
- 红妆:象征生命的美好与希望。
- 樽:象征饮酒与回忆的场所。
- 诸山:象征高远、理想与超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苦雨”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烦恼
C. 春天的气息
D. 友谊 -
“红妆满院木蕖秋”中“红妆”指的是什么? A. 妇女的装扮
B. 木蕖花的颜色
C. 秋天的衣服
D. 酒的颜色 -
“樽前不记崔思立”的意思是什么? A. 忘记了饮酒
B. 忘记了朋友的身影
C. 忘记了食物
D. 忘记了山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黄庭坚与苏轼的作品都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但黄庭坚更注重内心的细腻情感,而苏轼则更强调大气与豪放。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两位大师在对待自然与情感时的不同取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黄庭坚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