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墓看梅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1-04 08:05:51

石墙茅屋老梅丛,仄径危崖处处通。

半岭人烟香雪里,下方鸡犬白云中。

溪边杨柳萌新绿,谷口栅桃缀小红。

还拟放舟明月夜,虎山桥北太湖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石墙茅屋老梅丛,仄径危崖处处通。
半岭人烟香雪里,下方鸡犬白云中。
溪边杨柳萌新绿,谷口栅桃缀小红。
还拟放舟明月夜,虎山桥北太湖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自然景色,老梅树丛生长在石墙和茅草屋旁,蜿蜒的小路在悬崖边处处可通。半山的村庄散发着香气,仿佛在雪中飘散,而在山下,鸡犬相闻,隐于白云之间。溪边的杨柳刚萌发出新绿,山谷口的桃树上缀满了小红花。诗人还想在明月夜里划船游玩,目的地是虎山桥北的太湖东岸。

注释:

  • 石墙:指用石头修建的墙,象征着坚固与历久弥新。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房子,给人一种朴素、乡村的感觉。
  • 仄径:狭窄的道路,形容路途的曲折。
  • 人烟:指有人的地方,常用来形容村庄或居住地。
  • 鸡犬:指家禽家畜,常用来描绘乡村生活的宁静。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其中“明月夜”、“太湖”等地名都指向了中国特定的自然景观,传达出一种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德元,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乡村生活,风格清新自然,常蕴含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追求自然的历史背景。诗人通过描绘梅花与自然的和谐,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德元的这首《玄墓看梅二首 其二》处处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开头的“石墙茅屋老梅丛”,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典雅的乡村环境,梅花作为春天的象征,自然成为诗的主题之一。接着,诗人描绘了村庄的人烟与生活气息,构建出一幅生动的乡村画卷,给人一种温暖和宁静的感觉。

“溪边杨柳萌新绿,谷口栅桃缀小红”两句,描绘了春天的勃勃生机,柳树和桃花相继绽放,显示出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活力。而最后两句“还拟放舟明月夜,虎山桥北太湖东”则展示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表达了对宁静、自由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流露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人生哲思,极具诗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石墙茅屋老梅丛:石墙和茅屋交映成趣,老梅树生长其中,展示出乡村的古朴与诗意。
  2. 仄径危崖处处通:小路虽然狭窄,但连接了各处,象征着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3. 半岭人烟香雪里:半山的村庄在白雪中透出烟火气,渗透着生活的温暖。
  4. 下方鸡犬白云中:山下的鸡犬声与白云相映,描绘出一种恬静的乡村生活。
  5. 溪边杨柳萌新绿:描绘春天的生机,杨柳新叶刚刚萌发,充满活力。
  6. 谷口栅桃缀小红:桃花绽放的小红点缀在谷口,增添了春色的美感。
  7. 还拟放舟明月夜: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美好时光的向往。
  8. 虎山桥北太湖东:具体的地理位置,使得诗意更加生动,充满了希望。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溪边杨柳萌新绿,谷口栅桃缀小红”,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人生活相结合,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
  • 意象:老梅、杨柳、桃花等意象,象征生命的轮回与春的希望。

主题思想:

整首诗描绘了春日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
  • 杨柳: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柔情。
  • 桃花:象征爱情与美好的未来。
  • 明月:象征诗意与梦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了哪个季节的景象?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2. 诗人想在明月夜做什么?

    • A. 读书
    • B. 放舟
    • C. 赏花
    • D. 钓鱼

答案:

  1. A(春季)
  2. B(放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by 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自然与生活,但更强调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的遭遇。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更多表现了诗人的豪情与对历史的感慨,风格上与德元的清新自然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