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关彦长》
时间: 2025-01-14 18:09: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赠关彦长
作者:陈师道
少年初识字,已诵子虚赋。
尝疑天上人,已离人间去。
蹉跎二十年,久自叹迟暮。
倦游梁宋间,郤踏江湖路。
此地始逢君,秋阳破朝雾。
白首鬓毛新,青衫颜色故。
问君胡为然,竟坐文字误。
人事久难知,高才常不遇。
论人较贤智,富贵宁在数。
不见竹林诗,山王俱不与。
湖塘发高兴,山林有佳处。
迨此闲暇时,观游莫辞屡。
功名如附赘,得失何用顾。
但当勤秉烛,长愿随杖屦。
白话文翻译:
少年时我初识字,已经能背诵《子虚赋》。
曾经怀疑天上的人,早已脱离人间。
二十年蹉跎岁月,常常自叹已迟暮。
游历于梁宋之间,偶然踏上江湖之路。
在此邂逅你,秋阳透过晨雾。
白发新添,青衫的颜色依旧。
问君为何如此,竟然因文字而误。
人事难以知晓,高才常常得不到重用。
论人比聪明才智,富贵又算得了什么。
不见竹林诗人,山中王者皆不与。
湖塘中尽情欢笑,山林中有美好之处。
在这闲暇时光,游览观赏莫要拒绝。
功名就像附加的负担,得失又何足挂齿。
只愿勤奋点燃烛火,长久愿伴随拐杖和鞋履。
注释:
- 子虚赋:汉代诗人王粲所作的赋,表现了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 蹉跎:意为时间的浪费,常用来形容光阴的流逝。
- 倦游:疲倦的旅行,表达对游荡生活的厌倦。
- 高才常不遇:意为有才能的人往往难以得到应有的机会。
- 竹林诗:指竹林七贤,代表一种隐逸的生活态度,追求自然的诗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师道,宋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他在诗歌创作中常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反思,以及与友人相聚时的感慨,表达了对高才不遇的无奈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歌鉴赏:
《赠关彦长》是一首充满人生哲理的诗作,诗中透露出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开篇通过少年时代的回忆,展现出诗人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随后转向对时间蹉跎的自省,表达了对自己未能施展才华的惋惜。诗人描绘了秋阳透过晨雾的美好画面,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相遇与交流的珍贵。接下来,诗人质疑世俗对文字的误解,强调高才常常不被重视,表明了他对人事复杂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人生的思考,也有对友谊的珍惜。尤其在描绘自然景象时,诗人运用了细腻的笔触,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最后,诗人以“功名如附赘”作结,表达出对功名利禄的淡然态度,强调勤奋与随和的生活哲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少年初识字,已诵子虚赋:表明少年时就开始学习文学,显示出早慧。
- 尝疑天上人,已离人间去:对高人隐士的向往,怀疑他们已不在人世。
- 蹉跎二十年,久自叹迟暮:感叹光阴流逝,二十年未能有所作为。
- 倦游梁宋间,郤踏江湖路:历经多地游历,感到厌倦。
- 此地始逢君,秋阳破朝雾:在此相遇,阳光透雾,象征新的希望。
- 白首鬓毛新,青衫颜色故:白发新添,衣着颜色却依然如故,象征岁月的流逝。
- 问君胡为然,竟坐文字误:质疑朋友为何拘泥于文学,表示对世俗的反思。
- 人事久难知,高才常不遇:人事复杂,才能往往得不到认可。
- 论人较贤智,富贵宁在数:才智与富贵并无必然关系。
- 不见竹林诗,山王俱不与:竹林诗人不再,世俗中的高人难寻。
- 湖塘发高兴,山林有佳处:在自然中寻找到快乐。
- 迨此闲暇时,观游莫辞屡:倡导在闲暇时多去游玩。
- 功名如附赘,得失何用顾:功名如同负担,不必过于在意得失。
- 但当勤秉烛,长愿随杖屦:希望保持勤奋与随和的态度。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比喻(如“功名如附赘”),对仗(如“青衫颜色故”与“白首鬓毛新”),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人生和友谊的深刻思考,反映出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与对真挚情感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阳:象征着温暖与希望,寓意新生。
- 白首:代表着时间的流逝与衰老。
- 竹林:象征隐逸与高洁的生活态度。
- 湖塘:象征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子虚赋”是指哪位诗人的作品?
- A. 李白
- B. 王粲
- C. 杜甫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功名如附赘”的意思是?
- A. 功名重要
- B. 功名无用
- C. 功名难得
- D. 功名易失
-
诗人对友人的态度是?
- A. 质疑
- B. 否定
- C. 赞美
- D. 忽视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将进酒》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与陈师道的《赠关彦长》相比,李白的《将进酒》更强调了对人生短暂的豪情与畅快,而杜甫的《望岳》则更多地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人生的沉思。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深刻反映了对人生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