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时间: 2025-01-04 09:43: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 苏洵 〔宋代〕
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 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 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彩船狞。 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
白话文翻译:
在朝廷任职多年,如今得以外放为官,心中欢喜。 早晨听着晨鼓安稳入睡,行船进入淮河,乡愁油然而生。 细雨中,村庄里的莼菜生长茂盛,高风吹动旗帜,彩船显得威猛。 回到家乡,应该会有乡亲们的热情款待,依靠邻里,不必畏惧权贵。
注释:
- 台省:指朝廷中央的官署。
- 留身:指在朝廷任职。
- 江湖得郡:指被任命为地方官。
- 晓鼓:早晨的鼓声,古代用于报时。
- 淮流:指淮河。
- 莼菜:一种水生植物,可食用。
- 旆:旗帜。
- 彩船:装饰华丽的船只。
- 壶觞劳:指宴请款待。
- 比邻:邻居。
- 不畏卿:不必畏惧权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三苏”。苏洵的文学成就主要在散文,其诗作亦有特色,风格质朴,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苏洵为送别吴中复知潭州(今湖南长沙)而作。吴中复是苏洵的朋友,此次被任命为潭州知州,苏洵以此诗表达对其的祝福和对其外放为官的喜悦。
诗歌鉴赏: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吴中复外放为官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家乡的思念。诗中“卧听晓鼓朝眠稳”一句,描绘了早晨的宁静与安稳,而“行入淮流乡味生”则巧妙地将乡愁融入其中。后两句通过对莼菜和彩船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乡土气息和旅途的生动场景。最后两句预想了归乡后的温馨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台省留身凡几岁,江湖得郡喜今行。”: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在朝廷任职多年后,终于得以外放为官的喜悦。
- “卧听晓鼓朝眠稳,行入淮流乡味生。”:通过早晨的鼓声和淮河的描写,表达了旅途中的宁静和对家乡的思念。
- “细雨满村莼菜长,高风吹旆彩船狞。”:细雨和莼菜的描写增添了乡土气息,高风和彩船则展现了旅途的生动场景。
- “到家应有壶觞劳,倚赖比邻不畏卿。”:预想了归乡后的温馨场景,展现了作者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高风吹旆彩船狞”中的“狞”字,将彩船比作威猛的生物,增强了形象感。
- 拟人:“卧听晓鼓朝眠稳”中的“卧听”和“朝眠稳”赋予了早晨以人的行为,增强了亲切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祝福,通过对友人外放为官的喜悦和对家乡的思念,表达了作者对友人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晓鼓、淮流、莼菜、旆、彩船、壶觞、比邻。
- 详细解释:晓鼓象征早晨的宁静,淮流代表旅途,莼菜和旆增添乡土气息,彩船展现旅途的生动场景,壶觞和比邻预想了归乡后的温馨场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卧听晓鼓朝眠稳”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忧愁 B. 宁静 C. 兴奋 D. 悲伤
- “行入淮流乡味生”中的“乡味”指的是什么? A. 家乡的食物 B. 家乡的风景 C. 家乡的情感 D. 家乡的人
- 诗中“高风吹旆彩船狞”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友人的怀念。
- 苏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同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兄长的怀念。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与苏洵的《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两者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但前者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外放为官的喜悦。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洵诗集》:收录了苏洵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诗选注》:收录了宋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对比阅读。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苏洵诗歌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