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 秋柝》
时间: 2025-01-04 11:42:0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声连万户,更谁家思妇,相和砧杵?角倦笳慵辛苦向,三十六街催曙。眠待迟归,会怜轻别,记个人听处。征衫正薄,那堪敲傍孤旅。劳汝绕遍重闉,堤防密密,怕梦魂飞去。万递千回愁共永,还杂滴阶凉雨。征马嘶霜,荒鸡啼月,多少良宵误。扁舟明日,雁更还在烟浦。
白话文翻译:
在夜色中,万户人家的声音交织在一起,谁家思妇在和着砧杵声?角笛声疲惫,似乎不愿再辛苦地吹奏,三十六条街道催促着黎明的到来。我在这里等候迟归的你,心中怜惜这轻轻的别离,记得那听到你归来的地方。征衣正薄,怎能忍心在孤旅中敲打?我为你四处寻找,堤岸边密密的防线,让我害怕梦中与你失去联系。一次又一次的愁苦,像是无尽的轮回,雨水滴落在台阶上,凉意渗透。征马在霜中嘶鸣,荒鸡在月下啼叫,多少良宵被辜负。明天扁舟出航,雁群依旧在烟雾缭绕的水边。
注释:
- 声连万户: 声音传遍万家,形容夜晚的宁静与思乡的情绪。
- 思妇: 思念丈夫的妻子。
- 砧杵: 砧板和杵,形容忙碌的家务声。
- 三十六街催曙: 描述清晨即将来临,街道上催促着黎明。
- 征衫正薄: 征衣轻薄,形容寒冷的天气。
- 扁舟明日: 明天将要出发的小船。
- 雁更还在烟浦: 大雁仍然在烟雾缭绕的水边,象征着思念与归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贵墀,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晰的意象著称。他的诗歌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具有深厚的文学底蕴。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离别与思念的普遍关注,尤其是在征人远行的背景下,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对生活琐事的关注。
诗歌鉴赏:
《湘月 秋柝》是杜贵墀的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夜晚的声音和清晨的期待,传达了对离别的无尽思念。诗中“声连万户”开头,展现出一种广阔的空间感,渗透着孤独与思念。随着诗句的深入,情感愈加浓烈,侧面描写出思妇在夜晚的孤寂与等待。诗中运用“征衫正薄”与“怕梦魂飞去”等意象,细腻地刻画了思念的寒冷与无奈,展现了深厚的情感基础。
对比诗的开头和结尾,开头是对夜晚环境的描写,而结尾则是对明日出航的期待,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对比与延续。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丰富而生动,“征马嘶霜,荒鸡啼月”描绘了秋冬交替的季节特征,传达出一种时间的流逝与无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声连万户: 形容夜晚的寂静和万家灯火。
- 更谁家思妇,相和砧杵?: 询问夜里谁在思念,伴随着低沉的砧杵声。
- 角倦笳慵辛苦向: 角笛声疲惫不堪,似乎在隐喻士兵的辛苦。
- 三十六街催曙: 清晨的到来,街道上热闹的氛围。
- 眠待迟归: 思妇在等候远道而归的爱人。
- 会怜轻别,记个人听处: 对短暂别离的怜惜与怀念。
- 征衫正薄: 寒冷的天气中,征衣显得单薄。
- 怕梦魂飞去: 担心在梦中失去联系。
- 万递千回愁共永: 无尽的愁苦在心中循环。
- 征马嘶霜,荒鸡啼月: 秋冬的气息,伴随孤独的叫声。
- 扁舟明日,雁更还在烟浦: 未来的离别与不舍。
修辞手法:
- 比喻: “声连万户”比喻夜晚的声音与思念。
- 对仗: “征马嘶霜,荒鸡啼月”运用对仗增强节奏感。
- 拟人: “怕梦魂飞去”,赋予梦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围绕着思念与离别的主题,表达了对亲人深切的关怀和无尽的思念,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亲情的珍贵。
意象分析:
- 夜晚的声音: 象征孤独与思念。
- 征衣: 代表离别与远行的旅人。
- 秋雨: 传达季节的变化与心情的沉重。
- 扁舟与大雁: 象征离别与归属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湘月 秋柝》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杜贵墀
- D. 白居易
-
诗中提到的“声连万户”表达了什么情绪?
- A. 欢快
- B. 孤独和思念
- C. 期待
- D. 愤怒
-
诗中“征衣正薄”主要表现了什么?
- A. 冷
- B. 暖
- C. 舒适
- D. 轻松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思念之情,但更多的是对兄弟的怀念,展现了对家人的深厚情谊与关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杜贵墀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