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月 秋鹭》
时间: 2025-01-19 21:59: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湘月 秋鹭
作者: 杜贵墀 〔清代〕
一分凉雨,更一分白露,碧云闲静。
偷入芦花人不见,瞥立向银塘稳。
获浦罾移,莼湖棹转,不耐春锄冷。
青天空阔,散为飞雪飘尽。
生计岂恋鱼虾,低徊泽国,似觉风标损。
写向洞庭,波起后,头戴丝丝霜印。
战鼓声腾,镜湖梦绕,好个渔翁影。
多情翘注,草堂西畔相等。
白话文翻译:
在一分凉爽的雨中,伴随着一分白露,碧蓝的天空显得宁静。
悄然潜入芦苇花丛中无人察觉,我立在银塘边稳稳站着。
在河边捕捞的渔网被移走,划船的桨在莼湖上轻轻划动,春天的寒冷让我难以忍受。
天空广阔如青,飞雪般的云彩飘散而去。
生计难道真的依恋鱼虾吗?在这泽国之地徘徊,似乎感到风的迹象却变得微弱。
写向洞庭湖,水波起伏,头上沾着丝丝霜印。
战鼓的声响起伏,镜湖的梦境缭绕,真是一个渔翁的身影。
多情的我注视着,西边草堂在等待。
注释:
- 凉雨:指秋天的细雨,带有凉意。
-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代表季节变化。
- 芦花:芦苇开花的样子,象征自然的宁静。
- 银塘:指清澈的水面,像银子般闪闪发光。
- 莼湖:指生长莼菜的湖泊。
- 春锄冷:春天耕作的寒冷,反映对温暖春天的怀念。
- 洞庭:指洞庭湖,著名的自然景观。
- 渔翁影:渔夫的身影,象征着安静的渔家生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贵墀是清代诗人,以抒情诗闻名。他的诗作常常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思考。
诗歌鉴赏:
《湘月 秋鹭》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诗中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以及对宁静生活的渴望。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展现出凉雨、白露、青天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尤其是“偷入芦花人不见”一句,诗人以“偷”字传达了自然之美的隐秘与不易察觉,仿佛在提醒读者细品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把个人的生计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表达了对生活的反思。尤其是“生计岂恋鱼虾”的诗句,昭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不屑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反映出一位渔翁在自然和生活的交织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最后,诗人以“多情翘注,草堂西畔相等”收尾,表现出一种对未来生活的期待与对田园生活的眷恋,诗人在自然与生活之间找到了自我,体现出一种恬淡的生活哲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一分凉雨,更一分白露”:表达了秋季的凉意与湿气。
- “偷入芦花人不见”: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丽与隐秘。
- “获浦罾移,莼湖棹转”:表现了渔民的日常生活。
- “不耐春锄冷”:反映了对寒冷的厌倦。
- “青天空阔,散为飞雪飘尽”:展现了开阔的秋日天空。
- “生计岂恋鱼虾”:质疑物质生活的意义。
- “低徊泽国,似觉风标损”:表达对生活环境的感悟。
- “写向洞庭,波起后”:描绘湖面波荡的景象。
- “头戴丝丝霜印”:表现了秋天的寒意。
- “战鼓声腾,镜湖梦绕”:展现了渔翁的生活状态。
- “好个渔翁影”:渔翁的身影象征着安静生活。
- “多情翘注,草堂西畔相等”:表现了对未来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银塘”比喻宁静的水面。
- 拟人:如“生计岂恋鱼虾”给生计以情感。
- 对仗:如“凉雨”与“白露”的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在物质与精神生活之间的反思,体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凉雨:象征着秋天的清新与宁静。
- 白露:代表季节的变化。
- 芦花:象征自然的隐秘与美好。
- 银塘:象征着宁静与安详。
- 渔翁:象征渔民的生活与对自然的依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露”是哪个季节的标志?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人对“生计”的态度是什么?
- A. 热爱
- B. 不屑
- C. 忽视
- D. 依赖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杜贵墀的《湘月 秋鹭》,两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描绘与人生的思考,但杜甫更强调社会现实的困境,而杜贵墀则更偏向于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