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楼春(大石·第二)》
时间: 2025-01-01 13:44:09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玉楼春(大石·第二)
作者: 周邦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大堤花艳惊郎目。
秀色秾华看不足。
休将宝瑟写幽怀,
座上有人能顾曲。
平波落照涵玉。
画舸亭亭浮淡渌。
临分何以祝深情,
只有别离三万斛。
白话文翻译:
大堤上的花朵绚丽多彩,令人惊艳。
那秀丽的色彩与繁华的景象,让人看得不过瘾。
不要用珍贵的瑟琴来表达我的幽深情怀,
因为在座的有你能倾听我的曲调。
平静的波光映照着如玉般的景色。
画舫在水面上轻盈地漂浮,宛如在淡淡的波澜中。
临别之际,如何祝愿我们的深情厚谊?
只有离别时,像三万斛的酒那样沉重。
注释:
- 大堤: 指河堤,意指景色的美好。
- 宝瑟: 珍贵的瑟琴,用来表达情感的乐器。
- 幽怀: 深沉的情怀。
- 平波: 平静的水面。
- 含玉: 形容水面映照出如玉一样的光泽。
- 画舸: 装饰华丽的船只。
- 三万斛: 一种比喻,表示沉重的离别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邦彦,字美成,号清真,宋代著名词人,精于音律,擅长写词,尤其以“慢词”著称。他的词风华美,情感细腻,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玉楼春》是周邦彦在当时社会背景下写的词,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情感的深刻理解。在宋代,词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逐渐成为文人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
诗歌鉴赏:
这首《玉楼春》融合了细腻的情感与美丽的自然景色,展现了周邦彦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开篇通过“花艳惊郎目”引出春日的美丽,鲜花的绚烂不仅吸引了目光,更引发了内心的思绪与情感的共鸣。接着,诗人对自然美的描绘,既展现了外在的景色,也蕴含着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一种“看不足”的惆怅。尤其是“休将宝瑟写幽怀”,可以看出诗人对于情感表达的深刻思考,他认为用乐器来传达内心的情感是有限的,真正的情感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理解。
在描写水面与船只的意象时,诗人又将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展示了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面。最后两句“临分何以祝深情,只有别离三万斛”,以沉重的分离感收尾,情感的深邃与离别的痛苦在此刻达到了高潮,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哀伤。整首词在优美的辞藻中蕴含着深沉的情感,展现了周邦彦卓越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大堤花艳惊郎目: 河堤上的花朵娇艳动人,令过路的游子目不暇接。
- 秀色秾华看不足: 这种秀丽的色彩与繁华的景象,让人看得不过瘾,仿佛永远看不够。
- 休将宝瑟写幽怀: 不要用精美的乐器来表达内心的幽情,因为内心的情感远不止于此。
- 座上有人能顾曲: 在座的人中,有对我倾听的人,他们能够理解我的情感。
- 平波落照涵玉: 平静的水面上,夕阳的余晖如玉般的光泽,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画舸亭亭浮淡渌: 装饰华丽的船只轻轻漂浮在水面上,宛如在淡淡涟漪中游弋。
- 临分何以祝深情: 在离别之际,如何来祝贺我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呢?
- 只有别离三万斛: 只有在离别时,才能体会到那份沉重与痛苦,如同三万斛的酒一般。
修辞手法:
- 比喻: “平波落照涵玉”,用“玉”比喻水面的光泽,表现出一种雅致。
- 拟人: “座上有人能顾曲”,将人类的感情与乐曲的倾听进行连接,生动形象。
- 对仗: 词中多处运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节奏感与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对离别情感的深切。它不仅是对春日景色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与情感深度的思考,展现了一种细腻而又深邃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花艳: 象征春天的美好,生命的活力与繁华。
- 宝瑟: 代表着情感的传递与艺术的表达。
- 平波: 体现出一种宁静与和谐的环境。
- 画舸: 象征着美好的生活与愿景。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大堤花艳惊郎目”中的“惊”字意为: A. 吓到
B. 使人惊艳
C. 使人恐惧 -
“休将宝瑟写幽怀”一句的意思是: A. 用乐器表达情感
B. 不用乐器表达情感
C. 用乐器来祝贺 -
诗中的“平波”指的是: A. 暴风雨中的波浪
B. 平静的水面
C. 荒凉的景象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周邦彦的《玉楼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体现了对情感的细腻描绘,但周邦彦更注重于自然景色的描绘与情感的结合,而李清照则多了几分柔情与怀旧的色彩。两者在词风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宋词的丰富多样性。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周邦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