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声 元墓晚归,月黄风黑,纪之以词》

时间: 2025-01-19 18:11:38

风力欲生棱。

衫化春冰。

寺前蛙语沸湖塍。

除却秋坟山鬼外,一个枯僧。

老树络幽藤。

万绿鬅鬙。

凉萤已坐豆花棚。

画出吴天愁影子,黄月如灯。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卖花声
元墓晚归,月黄风黑,纪之以词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风力欲生棱。衫化春冰。寺前蛙语沸湖塍。
除却秋坟山鬼外,一个枯僧。老树络幽藤。
万绿鬅鬙。凉萤已坐豆花棚。
画出吴天愁影子,黄月如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黄昏时分的场景,风起时带来寒意,仿佛春天的冰雪融化。寺庙前蛙鸣声此起彼伏,湖边的田埂上热闹非凡。除了秋天的坟墓和孤独的枯僧,周围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老树缠绕着幽暗的藤蔓,万绿之中显得格外生动。凉爽的萤火虫已经在豆花棚下停落,画出了一幅愁苦的影子,而黄月则如同灯火一样照亮了这一切。

注释:

  • 元墓:指的是古代的墓地。
  • 衫化春冰:衫指的是衣衫,化春冰则形容春天的寒意正渐渐消解。
  • 蛙语:指青蛙的叫声,形容湖边热闹的氛围。
  • 秋坟山鬼:秋天的坟墓和其中的鬼魂,暗示孤独和哀伤。
  • 枯僧:形容孤独的僧人,亦可理解为一种生活状态。
  • 凉萤:指凉爽的萤火虫,营造出夜晚的静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易顺鼎(约1650-1711),清代诗人,出身于书香门第,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独特的视角而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对人情世故的独到理解。

创作背景:在清代,社会动荡与安定交替,诗人通过诗歌表达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这首《卖花声》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结合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对自然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对生命的感悟。

诗歌鉴赏:

《卖花声》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情趣的诗作,诗人通过生动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开头几句通过对风力与寒意的描写,突出了季节变换带来的感受,给人一种似寒似暖的微妙体验。接着,诗人提到寺前的蛙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营造出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然而,随着“除却秋坟山鬼外”的提及,诗中瞬间转向了孤独与哀伤,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歌后半部分通过“老树络幽藤”与“万绿鬅鬙”进一步强调了自然的繁盛,同时又引入了“凉萤已坐豆花棚”,使得画面更具层次感。最后一句“画出吴天愁影子,黄月如灯”,不仅为整首诗增添了情感的深度,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尽的思念与惆怅。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地反映了人类的孤独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风力欲生棱:风势开始变得强烈,可能暗示即将到来的变化。
  2. 衫化春冰:春天的寒意正在消退,暗示温暖的来临。
  3. 寺前蛙语沸湖塍:寺庙前蛙声响亮,形成生动的场景,充满活力。
  4. 除却秋坟山鬼外,一个枯僧:提及孤独和死亡,形成对比,增添诗的深度。
  5. 老树络幽藤:描绘了自然的静谧与沧桑感。
  6. 万绿鬅鬙:盛夏的生机,形成了对比。
  7. 凉萤已坐豆花棚:夜晚的宁静,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8. 画出吴天愁影子,黄月如灯:最后一句通过意象的结合,传达出思念和愁苦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黄月如灯”,将月亮比作灯,突出其明亮。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较为工整,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 拟人:如“蛙语沸湖塍”,赋予蛙鸣以生命,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对孤独的感受。它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也反映了人类内心的孤独与惆怅,形成了一种生与死、喜与愁的对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变化与生命的气息。
  • :象征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音律。
  • :象征着死亡与孤独。
  • 萤火虫:象征着宁静、柔和的夜晚。
  • 月亮:象征着思念和孤独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枯僧”指的是什么? A. 寺庙的僧人
    B. 孤独的老者
    C. 秋天的鬼魂
    D. 生活的困境

  2. 判断题:整首诗主要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春日的温暖。(对/错)

  3. 填空题:在诗中,“凉萤已坐_____”描绘出了一种宁静的夜晚场景。

答案:

  1. A
  2. 豆花棚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静夜思》与《卖花声》的对比:两首诗都涉及到月亮与思念,但李白更直接表达思乡之情,而易顺鼎则通过自然景象隐喻孤独和哀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易顺鼎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