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峡吟
作者: 徐照 〔宋代〕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山水绵延七百里,青枫林在山间摇曳。猿猴在树上啼叫,虽然它们自己并不忧愁,但却引发了过路行人的忧伤。
注释:
字词注释:
- 山水:指自然的山川河流。
- 七百里:形容三峡的辽阔,七百里反映了其壮观。
- 青枫林:青色的枫树林,意象清新。
- 啼猿:猿猴叫声,常用来表达孤独和哀愁。
- 愁落:愁苦的情绪,特别是指离别之愁。
- 行人:过路的人,暗指诗中的主体,感受到了愁苦。
典故解析: 这首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啼猿”在古诗中常常用来象征孤独和思乡情。唐代诗人李白的“月下独酌”中也提到猿啼,传达类似的感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是一位以山水诗闻名的诗人。他的创作风格自然清新,兼具豪放与细腻。
创作背景: 《三峡吟》写于诗人游览三峡时,旨在表达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三峡作为著名的风景区,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诗人在这里感受到自然的壮美和人生的愁苦。
诗歌鉴赏:
《三峡吟》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三峡的壮丽景色与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山水的壮阔,七百里山水与青枫林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山水的辽阔寓意着人生的广阔,而青枫林则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而后两句则转向情感的抒发,猿猴的啼叫仿佛在诉说着孤独与忧伤。尽管猿猴自己并不感到忧愁,但它的叫声却触动了行人的心,暗示着在这美丽的山水之间,隐含着人生的孤独与离愁。这种情感的对比使得全诗在美的景致与忧伤的情感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整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诗人通过山水与猿声,引导读者思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的思索与感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山水七百里:描绘了三峡的壮观,展现其辽阔的自然景观。
- 上有青枫林:进一步细化景色,青枫林的存在让自然景观更为生动。
- 啼猿不自愁:猿猴的叫声并非出于忧愁,反而是自然的呼唤。
- 愁落行人心:这声啼叫却引发了过路人的愁苦,表达人生的无常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山水七百里”与“上有青枫林”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猿猴的啼叫被赋予了情感,传递了忧愁的情绪。
- 比喻:将猿的叫声比作人心的愁苦,深化了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三峡自然美景的描绘,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孤独和思乡的情感,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忧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水:象征自然的广阔与美丽。
- 青枫林:象征自然的生命力与宁静。
- 啼猿:象征孤独与哀伤,传达出深刻的人生感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观是: A. 河流
B. 山水
C. 草地
D. 沙漠 -
“啼猿”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快乐
B. 孤独与忧伤
C. 和谐
D. 富贵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自然景观,但其情感基调更为激昂。徐照的《三峡吟》则更显细腻与沉思,两者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感悟与人生的哲理。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山水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