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商人妇
作者: 徐照 〔宋代〕
百尺樯竿过酒楼,
竹标雉尾信风头。
高鬟粉项商人妇,
不识人间离别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商人妇的形象,她在酒楼旁边的船上,身材高挑,装扮华丽,似乎对世间的离别愁苦毫无所知。诗中的商人妇虽然身处繁华,却显得无忧无虑,似乎与世隔绝。
注释:
- 樯竿(qiáng gān):船的桅杆,这里指高大的桅杆。
- 酒楼:指供人饮酒、用餐的地方。
- 竹标:竹制的标杆,常用作指示方向的工具。
- 雉尾(zhì wěi):雉(野鸡)的尾巴,形容竹标的形状。
- 高鬟:指高高的发髻,常见于女性的装扮。
- 粉项:指涂抹粉妆的脖子,形容女性的美丽。
- 商人妇:商人的妻子,可能指那些跟随丈夫出行的女性。
- 离别愁:指对离别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照,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诗歌而著称。其作品多描绘生活百态,反映社会风俗。徐照的诗风清新,语言生动,常带有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宋代,社会繁荣,商业发达。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描写商人妇的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状态,以及与外界隔绝的无忧无虑。
诗歌鉴赏:
《商人妇》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商人妇的形象,表现出她对生活的无知和对离别愁苦的漠然。诗的开头“百尺樯竿过酒楼”,从视觉上给人一种高耸入云的感觉,暗示了船只的雄伟和酒楼的繁华,背景设定在一个热闹的商业环境中。随之而来的“竹标雉尾信风头”,则通过形象的比喻,展现了水手的生活和航行的方向感,仿佛在诉说着海上生活的自由与奔放。
接下来的“高鬟粉项商人妇”,则将焦点转向了商人妇,她的高髻和涂粉的脖子,展现了她的美丽与身份的象征。最后一句“不识人间离别愁”,更是点明了她的无忧无虑,似乎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外界的变化和情感无动于衷。这种对比反映了社会中不同人群的情感状态,商人妇的无知与离别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突显了人们在繁华背后的孤独与痛苦。
整首诗在意境上融合了繁华与孤寂,展现了商业社会中个体的命运与情感。通过对商人妇的细致描绘,诗人引发读者对人生、离别及人际关系的思考。诗中虽无直接的情感表达,却以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复杂与深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百尺樯竿过酒楼:描绘船桅杆高耸,经过酒楼,展现了繁华的场景。
- 竹标雉尾信风头:形象地表现出海上的风与方向,暗示商人妇的生活与海上贸易的联系。
- 高鬟粉项商人妇:她的美丽与身份,象征着富裕与享乐。
- 不识人间离别愁:表达她的无知与对世事的漠然,形成与繁华的对比。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商人妇的美丽与高髻、粉项比作华丽的装饰,增强了视觉效果。
- 对仗:诗中各句相互呼应,形成和谐的节奏感。
- 意象:使用樯竿、酒楼等意象,营造出繁华的商业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商人妇的形象,探讨了繁华背后的孤独与人际关系的冷漠,反映了商业社会中个体的情感状态,揭示了生活的另一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樯竿:象征着航行与自由。
- 酒楼:代表着繁华与热闹的生活场景。
- 商人妇:体现了女性在商贸社会中的角色与地位。
- 离别愁: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复杂与情感的缺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百尺樯竿”所描绘的是哪个场景?
A. 粗糙的船只
B. 高大的船桅杆
C. 大海的波涛
D. 酒楼的装饰 -
商人妇的特征有哪些?
A. 矮小
B. 高鬟粉项
C. 骄傲
D. 忧愁 -
诗中体现的情感是什么?
A. 欢愉
B. 离愁
C. 无知
D. 忧伤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徐照《商人妇》与李清照《如梦令》:两首诗都反映了女性在社会中的不同角色与情感状态。徐照的诗描绘了商人妇的无忧无虑,而李清照则表达了对离愁别恨的深刻体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诗经与汉乐府》
以上是对《商人妇》的全面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