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陵别方仲坚
作者: 黎兆熙 〔清代〕
秣陵三月路如何,
料峭东风卷白波。
早趁寒潮别君去,
过江烟柳雨丝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三月的秣陵(今南京)与朋友方仲坚告别的情景。诗中表现了东风卷起白波的寒意,表达了作者离别的忧伤和对友人的不舍。
注释
- 秣陵:古地名,今南京。
- 料峭:形容寒冷,微弱的。
- 寒潮:寒冷的气流。
- 烟柳:指烟雾中的柳树,意象优美,常用来表现春天的景象。
- 雨丝:细雨,常用来渲染离别的情感。
典故解析
“秣陵”与“金陵”均为南京的别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诗中提到的“东风”常与春天相联系,而白波则暗示了江水的波动,象征着离别的愁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黎兆熙,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愁别绪,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春季,作者在离别之际,心中充满了对朋友的眷恋与不舍。此时正值寒潮来袭,天气虽冷,却也寓意着新生的到来。
诗歌鉴赏
《金陵别方仲坚》是一首充满离愁别绪的诗作。开篇用“秣陵三月路如何”引入,既是对当时春景的描写,也暗含了对友人的思念。接下来的“料峭东风卷白波”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展现了春寒料峭的气候,象征着离别的凄凉。作者借助自然景象传达出内心的情感,令人感受到一丝寒意和不舍。
“早趁寒潮别君去”一句,流露出一种急迫的离别感,似乎要在寒潮来临之前赶快告别。而最后一句“过江烟柳雨丝多”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江边烟柳和细雨的唯美意境,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深刻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秣陵三月路如何”:询问春天三月的秣陵路况,暗指行将离去的心情。
- “料峭东风卷白波”:描绘春寒的东风,卷起江面白波,象征着离别的冷清。
- “早趁寒潮别君去”:表达了作者急于告别的心情。
- “过江烟柳雨丝多”:描写江边的柳树和细雨,渲染离别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诗歌更具画面感。
- 拟人:东风像是在卷动白波,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表现了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离别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 秣陵:象征着故乡与离别的情感。
- 东风:代表春天的气息,亦暗示着离别时的寒意。
- 白波:象征着离别时的凶险与无奈。
- 烟柳:寓意着美好的回忆和愁苦的情感交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料峭东风卷白波”表现了怎样的气候? A. 温暖
B. 凉爽
C. 寒冷 -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友谊
B. 离别
C. 旅行 -
“过江烟柳雨丝多”中的“雨丝”指的是什么? A. 雪
B. 细雨
C. 风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志向与前途的展望;而黎兆熙的《金陵别方仲坚》则更注重于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愁。两者在主题上虽有相似之处,但表现方式各有不同,前者更具豪情,后者则显得细腻柔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
- 《李白与唐诗》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