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歌二十首》

时间: 2025-01-17 09:34:00

群臣上疏纳忠言,国害分明在目前。

只论平章行不法,公田之后又私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群臣上疏纳忠言,国害分明在目前。
只论平章行不法,公田之后又私田。

白话文翻译:

臣子们上书提出忠告,国家的祸害显而易见就在眼前。
只论平章的行为不合法,公共的田地之后又有私有的田地。

注释:

字词注释:

  • 上疏:指向上级或皇帝上书,提出意见或建议。
  • 忠言:指诚恳的劝告。
  • 国害:国家的祸害,指对国家不利的事情。
  • 平章:指朝廷的官员,通常指负有重要职责的官员。
  • 不法:违法,违背法律或规章。
  • 公田:公有的土地,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的田地。
  • 私田:私人拥有的土地。

典故解析:
在古代中国,臣子上书劝谏是一种重要的政治行为,体现了忠臣对国家的关心。诗中提到的“国害”,反映了统治者与臣子的矛盾,以及社会的不公正现象。历史上,许多朝代都出现过官员贪污、侵占公田的现象,诗人对此表示了强烈的愤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但其诗歌作品多以表现社会现实、政治时局为主,风格简练且直白,常常抨击时弊。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和政治腐败时期。诗人目睹国家权臣的贪婪与不法行为,感到无奈及愤怒,因此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时局的关切和对忠臣劝谏的支持。

诗歌鉴赏:

《越州歌二十首》中的这一首诗以其直白的语言和鲜明的主题,展现了作者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关注。开篇即刻点明“群臣上疏纳忠言”,这不仅反映了臣子的忠诚与责任感,也暗示了国家治理中存在的问题。诗中“国害分明在目前”一句,生动地揭示了国家面临的危机,体现了作者对社会现状的警觉和忧虑。

接下来的“只论平章行不法,公田之后又私田”,则将矛盾推向高潮,直指官员的贪婪和不法行为。这不仅是对个别官员的指责,更是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控诉。诗人通过对比“公田”与“私田”,展现了权力者如何侵犯公共利益,揭露社会的不公和腐败。

整首诗情感真挚,言辞犀利,表达了对忠臣劝谏的赞赏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通过这种方式,汪元量不仅传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也为后人提供了反思历史与现实的重要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群臣上疏纳忠言:臣子们纷纷上书,提出忠诚的劝告,表现出他们对国家的关心。
  2. 国害分明在目前:国家的祸害已经非常明显,暗示了社会的腐败和不公。
  3. 只论平章行不法:专门提到那些行为不合法的官员,指责他们的贪婪和不正之风。
  4. 公田之后又私田:描绘了官员如何在夺取公共资源后,又去占有私人土地,揭示了权力滥用的现实。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公田”和“私田”形成对比,增强了语义的冲突感。
  • 排比:通过“上疏”、“纳忠言”等词语的重复使用,强调了臣子的忠诚和责任感。
  • 反问:虽然没有明确的反问句,但诗中的情感和疑问给人以深思,激起读者对社会现象的反思。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国家现状的深切关注和对贪污腐败现象的控诉,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公正和政治清明的渴望,表达了忠臣的心声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忠言:象征着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
  • 国害:代表着社会的危机和腐败的根源。
  • 公田与私田:象征着公共利益与个人私利的对立,反映了权力与财富的分配不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群臣上疏”是什么意思?
    A. 臣子们纷纷上书
    B. 皇帝下令
    C. 大臣们辞职

  2. “国害分明在目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乐观
    B. 对国家现状的忧虑
    C. 对臣子的赞赏

  3. 诗中提到的“公田”与“私田”主要反映了什么问题?
    A. 农业问题
    B. 权力滥用与社会不公
    C. 个人财富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反映了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
  • 白居易的《卖炭翁》,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底层人民的困境。

诗词对比:

  • 比较汪元量的《越州歌二十首》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现状的忧虑,但汪元量更直接抨击腐败,而杜甫则通过个人命运反映国家的动荡。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杜甫诗集》
  • 《白居易集》
  • 相关的诗词研究论文与分析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