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州》

时间: 2025-01-01 13:50:50

绵州八月秋气深,芙蓉溪上花阴阴。

使君唤船复载酒,书生快意仍长吟。

击鼓吹笙欢客饮,脱巾露发看日沈。

归来不知其所往,但见月高松树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绵州八月秋气深,
芙蓉溪上花阴阴。
使君唤船复载酒,
书生快意仍长吟。
击鼓吹笙欢客饮,
脱巾露发看日沈。
归来不知其所往,
但见月高松树林。

白话文翻译:

绵州的八月,秋天的气息愈发浓厚,
芙蓉溪边的花影摇曳生姿。
使君招呼船只,再次装载美酒,
书生心情愉悦,仍然高歌吟唱。
鼓声阵阵,笙声悠扬,欢快的客人们饮酒作乐,
脱下帽子,露出头发,静静地观看太阳西沉。
归来时已不知要往哪里去,
只见明月高悬在松树林间。

注释:

  • 绵州:指今天的绵阳地区,位于四川省。
  • 芙蓉:即荷花,常见于水边,象征美丽。
  • 使君:指官员或地主,这里特指请客的人。
  • 复载酒:再次装载酒,暗示饮酒的欢愉。
  • 书生:指读书人,象征文人雅士。
  • 击鼓吹笙:形容热闹的饮宴场景。
  • 脱巾露发:脱去头巾,露出头发,表现放松自在的状态。
  • 月高松树林:月亮高悬在松树之间,描绘静谧的夜景。

典故解析: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常被用来表达思乡、孤独或人生感悟。松树象征高洁与坚韧,而芙蓉则是美好与柔情的代表。诗中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传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元量,字君华,号仲华,宋代诗人,曾任官职,精通诗词。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风格清新自然,常蕴含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诗作成于秋季,正值丰收时节,诗人可能与友人一同游玩,借酒消愁,抒发对友谊和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绵州》是一首描绘秋季景色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篇以“绵州八月秋气深”引入,营造出浓厚的秋意,接着描绘芙蓉溪的美丽景象,流露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诗中,通过描写使君招呼船只再次载酒、书生快意吟唱的场景,展示了人们在秋日阳光下的欢快与惬意。击鼓与吹笙的声音让人感受到饮宴的热闹,诗人通过“脱巾露发看日沈”,表现出一种放松和自由的生活态度。而最后两句“归来不知其所往,但见月高松树林”,则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思考与哲理,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迷惘及对自然永恒之美的感慨。整首诗不仅描绘了秋日的美景,还蕴含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友谊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绵州八月秋气深:描绘绵州地区的秋天,气候渐凉,秋意浓厚。
  • 芙蓉溪上花阴阴:芙蓉花在溪水旁,影子摇曳,展现自然的美丽。
  • 使君唤船复载酒:主人招呼船只,再次装酒,暗示饮宴的欢愉。
  • 书生快意仍长吟:书生心情愉悦,继续吟唱,表现对生活的热爱。
  • 击鼓吹笙欢客饮:热闹的场景,音乐声中,客人们尽情畅饮。
  • 脱巾露发看日沈:放松自我,观看日落,体现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 归来不知其所往:回家时已不知去向,表现一种迷茫与放松。
  • 但见月高松树林:只看到高挂的明月,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击鼓吹笙”与“脱巾露发”,形成对称,增强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自然景物比作心境,展现情感。
  • 意象:将月、松、溪等自然元素结合,形成完整的意境。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绵州秋日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友人的珍惜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芙蓉:象征美丽与柔情,代表诗人的理想与追求。
  • :代表成熟与收获,暗示人生的沉淀与反思。
  • :象征孤独与思乡,体现诗人的情感深度。
  • 松树:象征坚韧与高洁,表达诗人对品格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使君唤船复载酒”中的“使君”指的是? A. 诗人
    B. 官员
    C. 朋友
    D. 客人

  2. “归来不知其所往”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快乐
    B. 迷茫
    C. 悲伤
    D. 安静

  3. 诗中描写的季节是?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 以月为意象,表达思念情感,与《绵州》中的月意象相吻合。
  • 《静夜思》 也是通过夜晚的景象表达思乡之情,与《绵州》中的自然描写形成有趣的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绵州》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