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胡皋飏》

时间: 2025-01-04 09:11:50

簪缨几辈误封圻,甘把千秋让布衣。

马革一朝皮骨裹,龙山六月雪霜飞。

一腔热溅平生血,只手坚持死后旂。

寄语高堂休怅悒,生儿如此是全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挽胡皋飏
作者: 陶育 〔清代〕

簪缨几辈误封圻,
甘把千秋让布衣。
马革一朝皮骨裹,
龙山六月雪霜飞。
一腔热溅平生血,
只手坚持死后旂。
寄语高堂休怅悒,
生儿如此是全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胡皋飏的追悼和对其壮志的敬仰。诗中提到,几代人都被封为官,但他甘愿将千秋的荣耀让给平民;在战斗中,他的皮骨被马革裹住,象征着战士的勇敢与坚韧。夏日的龙山上,雪花纷飞,暗示着战斗的惨烈和伤痛。诗人用热血抒发对理想的执着,愿为理想献身。最后,诗人寄语高堂,劝他们不要忧伤,因为这样的儿子是值得骄傲的。


注释:

  • 簪缨:指官员的服饰和地位。
  • :边界、国界,这里指官位。
  • 马革:马皮,指战士的铠甲或战斗的艰辛。
  • 龙山:可能指特定的地名,也象征着山河的壮丽。
  • 热溅平生血:指为理想献身,流尽所有的热血。
  • 高堂:指父母或长辈的居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陶育,清代诗人,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化背景著称。作品多表现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对英雄的赞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通过胡皋飏的壮烈事迹,表达了对忠诚、勇敢精神的推崇,寄托了对国家和民族的关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追悼的口吻,深刻而真挚地表达了对胡皋飏的敬仰与哀悼。诗人开篇提到“簪缨几辈误封圻”,对官位的批判暗示了对平民的同情,显示出一种反叛的精神。接下来的“马革一朝皮骨裹”,则将胡皋飏的战斗精神具体化,营造出一种英雄主义的氛围。诗中“龙山六月雪霜飞”的意象,反映了战争的残酷与凄凉,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情感冲击。

整首诗情感饱满,语言凝练,融入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尤其是最后两句,寄托了对胡皋飏英勇事迹的赞美和对生者的劝解,展现出一种宽广的胸怀与深刻的思考。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得诗歌不仅是对个人的追悼,更是对整个时代的反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簪缨几辈误封圻”:几代人都因官位而迷失方向。
  2. “甘把千秋让布衣”:甘愿将光辉的历史和地位让给普通人。
  3. “马革一朝皮骨裹”:在战斗中,马革裹住自己的身体,象征着勇敢。
  4. “龙山六月雪霜飞”:暗示战斗的惨烈与寒冷,反差强烈。
  5. “一腔热溅平生血”:为理想与信念,献出热血。
  6. “只手坚持死后旂”:独自坚守理想,直至死亡。
  7. “寄语高堂休怅悒”:劝告父母不要过于悲伤。
  8. “生儿如此是全归”:这样的儿子值得骄傲,传承了光荣的精神。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战斗的艰辛比作马革裹骨,用形象的比喻增强了情感表达。
  • 对仗:如“热溅平生血”与“死后旂”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展现了对英雄的敬仰和对国家、理想的追求,表现出一种无畏的精神和对个体命运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簪缨:象征权力与地位。
  • 马革:象征战士的勇敢与牺牲。
  • 龙山:体现壮阔的自然与战斗的场景。
  • 热血:代表着理想的执着与牺牲的精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马革一朝皮骨裹”表达了什么含义?

    • A. 战斗的荣耀
    • B. 战斗的艰辛
    • C. 战斗的胜利
    • D. 战斗的结束
  2. 诗中提到的“高堂”指的是?

    • A. 朋友
    • B. 亲人
    • C. 同辈
    • D. 官员
  3. 诗人希望高堂如何?

    • A. 忧伤
    • B. 高兴
    • C. 不要怅悒
    • D. 不要生气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出塞》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比较陶育的《挽胡皋飏》和王之涣的《出塞》,两者都体现了对战斗和牺牲的敬意,但陶育更多地表现出对个人命运的思考,而王之涣则侧重壮阔的自然描写与英雄情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陶育研究》
  • 《古诗词鉴赏全书》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