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后闻蛩
笼灯耿欲灭,枕下虫声切。
底许事相关,煎人肠断绝。
白话文翻译:
在昏暗的灯光下,灯快熄灭了,枕边传来虫鸣声,听得人心里难受。
到底有多少事情与我有关,煎熬得我肠断心绝。
注释:
字词注释:
- 笼灯:笼罩的灯,形容灯光微弱。
- 耿欲灭:明亮得快要熄灭,形容状况危急。
- 虫声切:虫声清晰而悲切,表达一种孤独和惆怅。
- 底许:到底有多少,指事情的复杂与关切。
- 煎人肠断绝:形容心中痛苦,情感极度受压的状态。
典故解析:
此诗未涉及明确的历史典故,但表达了孤独与思念的情感,具有普遍的共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年-1126年),字方回,号秋水,北宋词人,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作品多表现出深厚的情感和细腻的观察,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诗中通过简洁的描写,抒发了对孤独和思念的感受,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煎熬与挣扎。
诗歌鉴赏:
《梦后闻蛩》是一首将孤独感与思念之情紧密结合的诗作。开篇即以“笼灯耿欲灭”,描绘出一种即将熄灭的状态,暗示着诗人内心的无奈与失落。接着“枕下虫声切”则用虫鸣声引发诗人的情感共鸣,虫鸣通常象征着孤独与凄凉,诗人被这种声响唤醒,愈发感受到内心的空虚与无助。
“底许事相关”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无尽追忆与思考,似乎在问自己:这些与我相关的事务究竟有多少?这样的疑问增添了诗的哲理性,反映了人对过往经历的深刻反思。最后一句“煎人肠断绝”用夸张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思念的痛苦,情感的深度令人动容,仿佛把诗人的内心撕裂,一种无以言表的痛楚传递给读者。
整首诗在意象上简约而富有力量,情感真挚,表现出一种深沉的孤独与无奈,使人不仅能体会到诗人的感受,也能引发自身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笼灯耿欲灭:描绘昏黄的灯光即将熄灭,暗示心情的低落与不安。
- 枕下虫声切:虫鸣声清脆而悲切,象征孤独,强调了夜深人静时的思念。
- 底许事相关:自问过往与现实的牵连,反映出人的思绪与困惑。
- 煎人肠断绝:形容思念之苦,情感深重,给人以强烈的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虫声切”用虫鸣比喻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 夸张:用“煎人肠断绝”夸大思念之苦,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孤独和思念的描写,反映了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冲突与对往事的无尽追忆,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寂寥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笼灯:象征着昏暗和即将失去的希望。
- 虫声:象征孤独和凄凉,常与思念和情感挂钩。
- 肠断绝:象征极度的痛苦与思念造成的内心煎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笼灯耿欲灭”意指什么?
- A. 灯光明亮
- B. 灯光即将熄灭
- C. 灯光闪烁
- D. 灯光照耀
-
“虫声切”在诗中是用来表达什么?
- A. 快乐
- B. 孤独与思念
- C. 寂静
- D. 疲惫
-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
- A. 喜悦
- B. 孤独与思念
- C. 忧伤
-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表达思念与孤独的情感。
- 苏轼《水调歌头》:反映对人生与孤独的感悟。
诗词对比:
贺铸的《梦后闻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表现了对孤独与思念的情感,但贺铸更侧重于内心的煎熬,而李清照则在思念中透出一丝柔美与细腻,二者各具风格,展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与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贺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