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变竹枝词九首之九
作者: 贺铸
蒹葭被洲渚,凫鹜方容与。
但闻歌竹枝,不见题鹦鹉。
白话文翻译
在芦苇荡的洲渚上,游荡着鸭子和水鸟。
只听见竹枝上的歌声,却看不见那写着鹦鹉的题词。
注释
- 蒹葭:指芦苇,生长在水边的植物。
- 洲渚:洲,指水中小陆地;渚,指水中的小岛。
- 凫鹜:凫是鸭子的意思,鹜是水鸟的总称。
- 歌竹枝:指竹枝上唱的歌,象征着一种轻快的情绪。
- 题鹦鹉:指写下鹦鹉的诗句,鹦鹉常被用来比喻文采斐然的诗文。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蒹葭”一词常常出现在古诗中,象征着柔美而又坚韧的生命。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铸,字方回,号渔洋,宋代著名词人。他的词风清新脱俗,擅长描绘细腻的情感和自然景色。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贺铸的创作高峰期。社会动荡和个人经历使得他的诗词多有抒情,富有哲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现了一种淡淡的惆怅与无奈。诗的前半部分“蒹葭被洲渚,凫鹜方容与”描绘了一个宁静的水边场景,芦苇轻轻摇曳,水鸟自在游弋,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然而,接下来的“但闻歌竹枝,不见题鹦鹉”则暗示了一种孤独与失落。虽然听到竹枝上的歌声,但却无法看到丝毫的诗意与文采,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失落。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现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现实的无奈与感伤。诗中简单的词汇和自然的意象,传达出深刻的情感,使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蒹葭被洲渚”:描绘水边的芦苇丛,生动展现自然的宁静。
- “凫鹜方容与”:水鸟在水面上悠然自得,表现出一种和谐的自然景象。
- “但闻歌竹枝”:突转,虽然听到竹枝上悠扬的歌声,但缺乏视觉的具体景象。
- “不见题鹦鹉”:暗示没有看到华丽的诗句,反映出诗人的情感孤寂。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芦苇和水鸟的描写生动形象,形成了一个和谐的自然景象。同时,使用对比手法,前后两句的转变增加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整首诗展示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内心的孤独,反映出诗人对美好与失落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蒹葭:象征柔美与坚韧,代表自然的生命力。
- 洲渚:代表自然的宁静与安逸。
- 凫鹜:水鸟象征自由与洒脱。
- 歌竹枝:象征诗意与美好,反映出内心渴望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蒹葭”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鸟
- B. 一种植物
- C. 一种山
- D. 一种水
-
诗中“凫鹜”指的是什么?
- A. 鳄鱼
- B. 鸭子和水鸟
- C. 乌鸦
- D. 鹦鹉
-
诗中提到的“歌竹枝”象征着什么?
- A. 寂寞
- B. 美好与诗意
- C. 忧伤
- D. 生活的琐碎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竹枝词》:由刘禹锡所作,对竹枝的描写同样生动。
- 《江雪》:柳宗元的作品,表现出同样的孤独与自然景象的结合。
诗词对比:
- 贺铸《变竹枝词》与李清照《如梦令》:两者在表达情感上都运用了自然意象,但李清照更侧重于内心情感的细腻表达,而贺铸则通过自然景象展示孤独与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词三百首》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贺铸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