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秦娥(三之二)
作者:贺铸 〔宋代〕
风惊幕。灯前细雨檐花落。
檐花落。玉台清镜,泪淹妆薄。
良时不再须行乐。
王孙莫负东城约。
东城约。一分春色,为君留著。
白话文翻译:
风声惊动了帷幕,灯下细雨中,檐下的花瓣纷纷落下。
花瓣落下,玉台前的清镜映出泪水,沾湿了淡薄的妆容。
美好的时光不再,应该要尽情享乐。
王孙不要辜负东城的约定。
东城的约定,一缕春色,为你留存。
注释:
字词注释:
- 惊幕:风吹动了帷幕。
- 檐花:屋檐下的花。
- 玉台:指的是台子,常用来形容女子的梳妆打扮。
- 清镜:清澈的镜子,象征女子的美丽和自我欣赏。
- 良时:美好时光。
- 王孙:古代对贵族子弟的称呼。
- 东城约:指与东城的约定,可能代表爱情的约定。
典故解析:
-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王孙”和“东城约”,暗示了古代文人之间的情感纠葛与约定,具有浓厚的文学传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052年-约1126年),字仲明,号秋水,江西饶州人,北宋时期著名词人,擅长小令。其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真挚,常表现对人生与爱情的思考。
创作背景: 《忆秦娥》的创作背景是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常以个人情感寄托对国家和人生的思考,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爱情的期盼。
诗歌鉴赏:
《忆秦娥(三之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惋惜与对爱情的渴望。诗的开头以“风惊幕”引入,营造出一种似梦似幻的氛围,随后“灯前细雨檐花落”的描写,描绘了一个雨中孤独的场景,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
作者通过“玉台清镜,泪淹妆薄”展现了内心的愁苦与失落,泪水沾湿了妆容,暗示着对过往时光的思念和对爱情的无奈。接下来,“良时不再须行乐”传达出一种急迫之感,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快乐时光。结尾的“王孙莫负东城约”则用一种期待的语气,呼唤对方不要辜负这份情感与约定,展现出对爱情的执着。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有对爱情的期许,体现了贺铸深厚的词才与独特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惊幕:风声打动帷幕,寓意外界的变化与内心的波动。
- 灯前细雨檐花落:描绘了灯下细雨的场景,增添了孤寂与愁苦。
- 玉台清镜,泪淹妆薄:清镜中映出泪水,象征着女子的苦楚与哀伤。
- 良时不再须行乐:强调应珍惜时光,鼓励享受生活的乐趣。
- 王孙莫负东城约:表达对爱情的期望,呼唤对方珍惜约定。
修辞手法:
- 拟人:如“风惊幕”,赋予风以人的情感与动作。
- 对仗:如“灯前细雨檐花落”与“良时不再须行乐”,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爱情的期盼,表达了人们在变幻无常的生活中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传达出一种深切的情感共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象征变幻与无常。
- 灯:代表温暖与思念。
- 细雨:象征柔情与忧伤。
- 檐花:寓意美好与短暂。
- 玉台:象征女子的美丽与内心的愁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风惊幕”中的“风”指什么? A. 自然现象
B. 情感的波动
C. 时间的流逝 -
“玉台清镜”中的“玉台”象征什么? A. 美丽
B. 忧伤
C. 人生的变迁 -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失落与期望
C. 愤怒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诗词对比:
- 贺铸的《忆秦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均表现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对时光的惋惜,但贺铸更倾向于细腻的情感流露,而李清照则更显坚韧与怀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贺铸生平与词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