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明月引/江城梅花引》
时间: 2025-01-01 11:24:5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村烟雨暗萧萧。涨寒潮。送春桡。目断京尘,何日听鸾箫。金雀觚棱千里外,指天际,碧云深,魂欲飘。薰炉炷愁烟尽销。酒孤斟谁与招。满怀情思,任吟笺赋笔难描。惆怅山风吹梦老秋宵。绿漾湖心波影阔,终待到,借垂杨月半桥。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小村庄,烟雨朦胧,环境显得格外萧瑟。寒潮上涨,送走了春天的船只。目光远眺京城的尘土,不知何时才能听到那悠扬的箫声。金雀的觚棱在千里之外,指向天际,碧云深处,仿佛我的灵魂也要飘去。薰香炉中的愁苦烟雾渐渐消散。独自斟酒,谁来与我畅饮呢?心中满怀情思,却难以用笔描绘出来。惆怅的山风吹散了我的梦,秋夜已然苍老。湖心波影荡漾,期待着能够借着垂杨月色横跨小桥。
注释:
- 烟雨:指细雨和雾气,形容天气阴沉。
- 涨寒潮:指寒潮的上涨,暗示天气变冷。
- 京尘:指京城的尘土,象征远方的繁华和喧嚣。
- 鸾箫:古代乐器,象征美好的音乐和情感。
- 金雀觚棱:指一种酒器,象征远方的美酒和佳人。
- 薰炉:香炉,表示心中的愁苦。
- 绿漾湖心:形容湖面波光粼粼。
典故解析:
“鸾箫”与古代乐器相关,常用以象征美好、欢愉的情感,而“金雀觚”则是酒器,代表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埙(生卒年不详),宋代词人,以清丽婉约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情感细腻,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正值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景象的追求之际。诗中表现了对远方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惆怅,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纷扰和个人内心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江村烟雨”为起点,开篇营造了一种孤独萧瑟的氛围,烟雨朦胧中,诗人感受到春天的离去和寒潮的逼近,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江边村庄的宁静与忧伤。随着情绪的展开,诗人眼前的景象逐渐扩展到更广阔的空间,京城的尘土以及遥远的音乐意象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向往。
诗中“薰炉炷愁烟尽销”一句,表达出内心的愁苦在夜晚的孤独中逐渐消散,但伴随而来的是对饮酒作乐的渴望与无奈,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最终,诗人将视线投向湖心,期待在月色下的桥上能找到一丝慰藉。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村烟雨暗萧萧:营造出一种阴雨天气的萧条景象。
- 涨寒潮:暗示春天的离去,寒意渐浓。
- 目断京尘,何日听鸾箫:诗人对京城喧嚣的渴望与对音乐的向往。
- 金雀觚棱千里外:象征远方的美酒和佳人,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 薰炉炷愁烟尽销:内心的愁苦逐渐消散。
- 酒孤斟谁与招:孤独的饮酒,渴望有知己相伴。
- 满怀情思,任吟笺赋笔难描:内心情感丰盈,却难以用笔表达。
- 惆怅山风吹梦老秋宵:感叹时间流逝,梦境渐远。
- 绿漾湖心波影阔:描绘湖面波光粼粼的美景。
- 终待到,借垂杨月半桥:期待未来在月光下的美好时光。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雨”比喻隐晦的情感。
- 拟人:如“山风吹梦”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明显的对称与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孤独感的深刻体悟,体现出诗人在自然与内心情感交织下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雨:象征忧愁、孤独。
- 京尘:远方繁华的象征。
- 鸾箫:美好音乐的象征。
- 薰炉:愁苦的象征。
- 湖心:寄托希望与美好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鸾箫”象征着什么? A. 美好的音乐
B. 远方的梦
C. 酒杯 -
“酒孤斟谁与招”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
诗中描写的景象主要是在哪个季节? A. 春天
B. 秋天
C. 冬天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展现了诗人对兄弟的思念,情感真挚。
诗词对比:
- 《江城梅花引》与《静夜思》:两首诗都涉及对孤独的感受,但《江城梅花引》更强调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而《静夜思》则更直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提供背景和作者信息。
- 《古典诗词解析》:相关的分析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