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雨之馀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 其一》

时间: 2025-01-08 22:37:21

雨覆云翻越月馀,苦疑滕六欠工夫。

倏敲窗竹清成玉,细剪檐花碎作珠。

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

地炉纸帐杯行了,呼起诗翁为撚须。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久雨之馀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 其一
作者: 李曾伯〔宋代〕

雨覆云翻越月馀,苦疑滕六欠工夫。
倏敲窗竹清成玉,细剪檐花碎作珠。
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
地炉纸帐杯行了,呼起诗翁为撚须。

白话文翻译:

这场雨过后,云层翻涌,月光隐没在云间,我苦恼于滕六(即滕宗翰)没有下功夫。忽然听到窗外竹子敲打的声音,清脆如同玉石;檐下的花瓣被细雨剪成了碎珠。我已经喜欢这新冬的白雪,却不担心明年春天的红花会缺少。地炉旁的纸帐与酒杯已准备好,呼唤诗翁来为我撚须(整理胡须)。

注释:

  • 滕六:指滕宗翰,他是当时有名的诗人,诗人忧虑其未能努力作诗。
  • :突然、迅速的意思。
  • 窗竹:窗外的竹子,象征清新和自然。
  • 三白:指冬天的白雪。
  • 二红:指春天的红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梦阮,号蓼汀,宋代诗人,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他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冬末春初,正值雨雪交加的时节,诗人在书院中感受到自然的变化,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自然美景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冬末春初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的深刻感受。诗的开篇通过对雨雪交替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特别是“倏敲窗竹清成玉,细剪檐花碎作珠”两句,形象生动,极具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力,竹子敲窗声如玉石般清脆,而檐下花瓣在雨中如珠般闪烁,展现了春天即将来临的美丽景象。

同时,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已逝时光的珍惜。“已喜新冬三白有,不愁嗣岁二红无”,诗人不再为明年的花开而忧虑,而是心怀感激,欣赏当下的美好。这种心态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体现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细腻,既有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又蕴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形成了一种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雨覆云翻越月馀:描绘雨后的云层翻滚,月光被遮蔽,营造出一种阴郁的氛围。
  2. 苦疑滕六欠工夫:表达对滕宗翰未能下功夫的苦恼,可能暗指对朋友的失望。
  3. 倏敲窗竹清成玉:窗外竹子轻轻撞击,声音清脆如玉,表现了生动的自然景象。
  4. 细剪檐花碎作珠:细雨将檐下的花瓣剪成碎片,仿佛一颗颗闪亮的珠子,暗示着春天的气息。
  5. 已喜新冬三白有:诗人对于初冬白雪的喜爱,表达了对冬日的欣赏。
  6. 不愁嗣岁二红无:对未来春花的缺失不再担忧,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
  7. 地炉纸帐杯行了:描述诗人准备好的温暖环境,营造出舒适的氛围。
  8. 呼起诗翁为撚须:诗人呼唤朋友来共享这份宁静,展现了人际间的温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竹声比作玉声,增强了声音的美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了对仗工整的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雨与花瓣赋予了生命,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一种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活态度与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的滋润与变化。
  • :象征坚韧与高洁。
  • :象征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 :象征纯洁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倏敲窗竹清成玉”中的“倏”是什么意思?

    • A. 突然
    • B. 慢慢
    • C. 不断
    • D. 随意
  2. 诗中提到的“滕六”指的是哪位诗人?

    • A. 陶渊明
    • B. 李白
    • C. 滕宗翰
    • D. 杜甫
  3. 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

    • A. 担忧
    • B. 不在乎
    • C. 期待
    • D. 紧张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夜喜雨》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曾伯与杜甫的作品都描绘自然,但李曾伯更显豁达,而杜甫常带忧国忧民之情。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鉴赏辞典》
  • 《诗词曲鉴赏》

以上是对《久雨之馀隔窗闻雪简书院诸丈 其一》的全面解析与解读,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