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傅山父小园十咏》

时间: 2025-01-08 21:47:32

乔木岂能忘故国,结茅聊复纪新亭。

此君玉立傍无友,犹有幽禽静可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乔木岂能忘故国,结茅聊复纪新亭。此君玉立傍无友,犹有幽禽静可听。

白话文翻译:

这棵高大的乔木怎么能忘记故乡?在这里搭起茅草屋,聊表对新亭的纪念。这个人伫立在旁边没有朋友,但仍然能听到静谧的鸟鸣。

注释:

  • 乔木:高大的树木,象征着坚韧和长久的生命力。
  • 忘故国:指对故乡的思念与不舍。
  • 结茅:用茅草搭建房屋,表示一种简朴的生活方式。
  • 纪新亭:指在新亭子旁边的纪念,暗示对过去的追忆。
  • 玉立:形容人站立得优雅而高贵。
  • 幽禽:指隐秘的鸟类,象征着宁静的自然环境。
  • 静可听:表示环境的宁静,可以听到鸟鸣声。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故国”和“新亭”暗示了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新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梦得,号雪斋,南宋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表达对自然与人生的思考。李曾伯的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李曾伯隐居生活期间,表现了他在自然环境中对故乡的思念与对新生活的感慨。诗中通过对环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乔木和茅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故国的深切怀念和对新生活的淡淡惆怅。首句“乔木岂能忘故国”直接表明了诗人的思乡之情,乔木作为一种高大、长久的植物,似乎在表达一种坚韧与不屈的精神。在新亭的环境中,诗人搭建茅草屋,既是对过去的纪念,也是对新生活的适应。

“此君玉立傍无友”一句,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尽管身处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却没有朋友相伴,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伤感。然而,最后一句“犹有幽禽静可听”则转为积极,诗人在孤独中依然能听到自然的声音,感受到生命的存在。

整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既有思乡的惆怅,又有对自然的欣赏,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独特体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乔木岂能忘故国:树木虽高大,但也能象征着对故国的思念。
  2. 结茅聊复纪新亭:搭建茅屋是对新生活的适应,并与新亭子相联系。
  3. 此君玉立傍无友:描绘诗人的孤独,强调内心的孤寂。
  4. 犹有幽禽静可听:在孤独中仍能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带来一丝慰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乔木比喻为对故国的深情。
  • 拟人:赋予自然的乔木以情感,表达人对故乡的思念。
  • 对仗:如“无友”与“幽禽”形成对比,增强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新生活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欣赏,体现了人对生活环境的感悟与情感的流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乔木:象征着坚韧与怀念。
  • 茅屋:代表着简朴与对新生活的适应。
  • 新亭:象征着新的开始与旧时光的对比。
  • 幽禽:代表着自然的宁静与生命的轮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乔木”象征什么?

    • A. 忘却
    • B. 思念
    • C. 孤独
    • D. 朋友
  2. “此君玉立傍无友”中,“玉立”指的是?

    • A. 朋友
    • B. 高贵的姿态
    • C. 凋零的树
    • D. 美丽的风景
  3.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

    • A. 快乐
    • B. 忧伤
    • C. 愤怒
    • D. 安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此诗均表达了思乡之情,但李白的诗更具直接的情感表达,而李曾伯则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来隐喻情感,展现出不同的风格和表达方式。

参考资料:

  • 《宋诗选》—古典诗词的集成与分析
  • 《唐诗三百首》—对古典诗词的基本理解
  • 《诗经》—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