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湘赴广道间杂咏·永州晓行》

时间: 2025-01-08 02:36:42

推枕月微明,登车才五更。

啼破千山暝,枝禽三两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推枕月微明,登车才五更。
啼破千山暝,枝禽三两声。

白话文翻译:

推开枕头,月光微微明亮,五更时分我就登上了车。
山中夜色已经很深,只有几声鸟鸣打破了这千山的寂静。

注释:

  • 推枕:指推开枕头,准备起床。
  • 月微明:月光微弱而清晰,说明时刻在清晨。
  • 五更:古代对夜间时段的划分,五更是指凌晨时分。
  • 啼破:鸟鸣声打破了寂静。
  • 千山暝:千山已入夜,形容环境的宁静与深邃。
  • 枝禽:树上的鸟,指的是栖息在树上的几只鸟。

典故解析:

本诗无明显的典故引用,但“千山暝”可以看作对山川景色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感和细腻观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曾伯,字子华,号澄庵,北宋时期诗人。他生于一个重视文人的家庭,早年曾游历多地,受到山水诗的影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展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永州晓行》创作于李曾伯的旅行途中,描述了清晨出发前的宁静时刻,表达了他对于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曾伯的《永州晓行》以清新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开篇的“推枕月微明”,将读者迅速带入一个月色朦胧的清晨,月光的照耀让人感到温柔而静谧。接着“登车才五更”,则表现了诗人早起的决心与对旅程的期待。一方面,诗人通过对时间的准确把握,传达了他对生活节奏的敏感;另一方面,诗中“啼破千山暝”的描绘则营造出了一种孤独而又生动的情景,鸟鸣声打破了夜的寂静,暗示着新一天的开始。最后的“枝禽三两声”不仅让人感受到鸟鸣的清脆,也反映出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晨曦的崇敬,体现了宋代诗歌简洁而富有情感的特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推枕月微明:推开枕头,看到微弱的月光,暗示清晨的到来。
  2. 登车才五更:在五更时分登上车,说明诗人将要踏上旅途,表现出早起的精神状态。
  3. 啼破千山暝:鸟鸣声打破了山中的宁静,显示出自然界的生动与变化。
  4. 枝禽三两声:仅有几声鸟鸣,突显出环境的静谧与孤独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微明”比喻清晨的宁静与温柔。
  • 对仗:全诗在意象上具有对仗特征,展现出一种和谐之美。
  • 拟人:将鸟鸣拟人化,赋予其打破寂静的能力,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清晨的场景,表达了对自然的崇敬与向往,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旅程的期待,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与内心宁静的思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宁静与思索。
  • :象征出发与旅途。
  • 千山:象征广阔的自然与生命的渺小。
  • :鸟鸣声象征生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推枕月微明”中的“推枕”意指: A. 睡觉
    B. 起床
    C. 读书
    D. 看月亮

  2. “啼破千山暝”中的“啼”指的是: A. 叫喊
    B. 鸟鸣
    C. 哭泣
    D. 说话

  3. 诗中提到的“枝禽”是指: A. 树上的鸟
    B. 地上的鸟
    C. 河里的鱼
    D. 天上的云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鸟鸣涧》

诗词对比:

相比李曾伯的《永州晓行》,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绘了自然中的鸟鸣,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内心描绘,而李曾伯则在清晨的氛围中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两首诗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与感悟,但风格各异,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魅力。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山水诗的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