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漏迟》
时间: 2025-01-04 07:15: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漏迟》
姮娥清镜满,良宵偏称,烧灯为寿。
到处笙歌,五夜明如白昼。
火树星桥不断,更宝马香车驰骤。
真辐臻。贫家隘巷,下机抛绣。
何如试鼓狂生,著单绞岑牟,扬搥恐后。
三弄渔阳,四座尽倾节奏。
今日风流名士,想惟有传柑依旧。
听玉漏。低徊汉书时候。
白话文翻译:
《玉漏迟》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好的夜晚,月亮明亮如镜,正值佳节,大家都点灯庆祝。四处弥漫着笙歌的乐声,夜晚明亮得就像白天一样。火树银花交相辉映,华丽的马车和香车奔走不息。虽然有些贫民在窄巷中,依然能听到鼓声的狂放。人们在欢庆中,气氛热烈,乐声悠扬。今天的风流人物,似乎只有那些依旧传续的佳话。细听着时间的流逝,仿佛又回到了汉书的时代。
注释:
- 姮娥:指月亮女神,象征着美丽和月夜的祥和。
- 清镜:指明亮的月光,像镜子一样。
- 良宵:美好的夜晚,通常指节庆之夜。
- 烧灯为寿:点灯庆祝,表示祝福长寿。
- 五夜明如白昼:形容夜晚明亮,犹如白天。
- 火树星桥:形容节日的热闹景象,火树是指灯光闪烁的树木,星桥是指夜空中的星星。
- 真辐臻:可能指真正的欢聚,精美的装饰。
- 贫家隘巷:指贫穷的人家和狭窄的巷子,表现出生活的对比。
- 三弄渔阳:古曲名,代表着欢快的节奏。
- 风流名士:指当代的名人风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求可,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文学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生活的美好与人情的细腻,常有清新自然之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中秋或元宵等节日,诗中描绘了当时人们欢庆的热闹场景,反映了社会的繁荣和人们的欢愉心情。
诗歌鉴赏:
《玉漏迟》是一首充满节日气氛的诗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美好的夜晚和人们的欢庆场景。诗的开头以“姮娥清镜满”引入,立即让人感受到浓厚的月夜氛围,接着描绘出灯火通明、笙歌四起的热闹景象,表现出节日的喜庆。这种对比的手法,既展现了富裕人家的欢庆,也隐约提及了贫民的生活,显示出社会的多样性和对比。
在时光的流逝中,诗人似乎对当下的风流人物有些感慨,认为真正的传承和记忆才是最重要的,而非浮华的表象。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有对人情世故的深思。诗中“听玉漏”一语,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时光,感受生活的美好。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姮娥清镜满,良宵偏称,烧灯为寿。”:描绘出月亮明亮的夜晚,适合庆祝,点灯祝寿。
- “到处笙歌,五夜明如白昼。”:形容到处弥漫着音乐,夜晚如同白昼般明亮。
- “火树星桥不断,更宝马香车驰骤。”:喻指灯光如火树般闪烁,华丽的车马络绎不绝。
- “真辐臻。贫家隘巷,下机抛绣。”:虽然有贫民在狭窄小巷,仍能感受节日的热烈。
- “何如试鼓狂生,著单绞岑牟,扬搥恐后。”:提议尝试热烈的鼓乐,表现出欢快的节奏。
- “三弄渔阳,四座尽倾节奏。”:指欢快的乐曲让人陶醉,气氛愈发热烈。
- “今日风流名士,想惟有传柑依旧。”:感慨今天的名士,真情往往是那些传承的故事。
- “听玉漏。低徊汉书时候。”:细听时间的流逝,仿佛回到了汉代的氛围。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姮娥清镜”比喻明亮的月光。
- 拟人:火树星桥似乎有了生命,描绘出热闹的场景。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节日热闹的赞美,同时也透出对人情世故的思考,强调珍惜时间和记忆的重要性。
意象分析:
- 姮娥:代表圆满与美好,象征夜晚的宁静与祥和。
- 火树星桥:象征节日的繁华与热闹,展现生活的绚丽多彩。
- 鼓乐:代表欢乐的氛围,体现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姮娥”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月亮
- B. 星星
- C. 太阳
-
诗中提到的“火树星桥”形容的是?
- A. 暴风雨
- B. 节日的热闹
- C. 自然景色
-
“今日风流名士”表达了作者对当代人的什么看法?
- A. 赞美
- B. 感叹
- C. 不满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可以将《玉漏迟》与李白的《月夜思》进行比较。两首诗都描绘了月夜的美,但《玉漏迟》更侧重于节日的热闹,而《月夜思》则表达了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基调和意象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