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花游 丁卯孟春海上坐雨作》

时间: 2025-01-17 09:34:24

买春紫陌。

拥万马涛来,弄潮人喜。

问津那处。

怪支机赠石,汉槎楫舣。

浪杳云沈,为恁鳞鸿又误。

放灯里。

怕蜃雾幻楼,昏到庭户。

天醉谁与语。

任蝶浪蜂狂,恣情飞舞。

待风唤去。

奈园林遍绿,乱莺无主。

刬地残红,恐惹啼鹃更苦。

正延伫。

碎羁魂、暮众零杵。

意思解释

扫花游 丁卯孟春海上坐雨作

原文展示:

买春紫陌。拥万马涛来,弄潮人喜。问津那处。怪支机赠石,汉槎楫舣。浪杳云沈,为恁鳞鸿又误。放灯里。怕蜃雾幻楼,昏到庭户。天醉谁与语。任蝶浪蜂狂,恣情飞舞。待风唤去。奈园林遍绿,乱莺无主。刬地残红,恐惹啼鹃更苦。正延伫。碎羁魂暮众零杵。

白话文翻译:

在春天的紫色小路上,我买下春天的气息。潮水汹涌,仿佛成千上万的马奔腾而来,弄潮的人们欢喜不已。我问,哪里是渡口?惹人怜爱的石头,是汉代的舟楫停靠之处。浪花迷雾,云层沉重,指引着那些鱼鸿又误入了歧途。放在灯下,惧怕蜃气楼的幻影,迷迷糊糊地来到庭院。天醉了,谁来与我倾诉?任凭蝴蝶和蜜蜂在风中飞舞,尽情享受。等待风将它们唤走。然而,园林已是绿意盎然,莺鸣无主。地上的残红已经凋零,恐怕会惹得啼鸣的杜鹃更加悲苦。正站在那里,心中碎片般的羁绊,仿佛暮色中的零星杵声。

注释:

  • 紫陌:古代指春天的小路,象征春意盎然。
  • 弄潮人:指玩水的人,享受潮水带来的乐趣。
  • 汉槎楫:汉代的船只,代表古老的航船。
  • 蜃雾幻楼:蜃气楼是一种海市蜃楼的现象,常用来形容虚幻的美景。
  • 乱莺无主:莺鸣无主,指莺鸟在乱飞,表现一种无依无靠的状态。
  • 碎羁魂:形容心中思绪纷乱,难以集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玉衔,清代诗人,生于1713年,卒于1764年,以其诗词清新脱俗、情感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生感悟,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丁卯年孟春,正值春天,诗人可能是在海边经历了春雨,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和自然的变化,因而写下此诗。诗中交织着春天的生机与内心的感慨,流露出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扫花游》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思考。开篇“买春紫陌”,便渗透出春的气息,紫色小路象征着春天的美好,诗人通过“拥万马涛来”描绘出汹涌澎湃的潮水,与弄潮人欢喜的情景相映成趣,展现出动感与生命的活力。

在几行中,诗人通过“问津那处”探寻归宿,暗示着一种对方向的迷茫。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视角转向自然的变幻,浪花与云雾交织,形成虚幻的景象,令人感受到一种梦幻与现实的交错。随着“任蝶浪蜂狂”,诗人似乎放下了对归宿的追寻,转而享受当下的美好。

诗的最后,通过“奈园林遍绿”和“乱莺无主”,诗人表现出对生命流转的无奈与感慨,春天的繁华虽美,但也隐含着无常的悲哀。整首诗在细腻的自然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自由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清代诗人那种温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买春紫陌”:春天的气息,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拥万马涛来,弄潮人喜”:形象地描绘了潮水的汹涌,人与自然的和谐。
  • “问津那处”:对归宿的探询,流露出一种迷茫。
  • “怪支机赠石”:古老的航船,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文化的传承。
  • “浪杳云沈”:自然景象的变化,表现出一种沉重感。
  • “任蝶浪蜂狂”:对自由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
  • “奈园林遍绿,乱莺无主”:春天的繁华与生命的无常。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比作一种可购买的气息,生动形象。
  • 拟人:描绘自然现象如浪花、云雾等,赋予其情感。
  • 对仗:诗中有许多对仗的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自然的变幻,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冲突,流露出一种温柔而又略带忧伤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着生命、希望与美好。
  • 潮水:代表着自然的力量与生命的活力。
  • 蜃雾:象征着虚幻与迷失。
  • 园林:代表着生命的繁华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买春紫陌”意指什么? A. 春天的景象
    B. 买花
    C. 游玩
    答案:A

  2. “问津那处”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迷茫
    C. 悲伤
    答案:B

  3. 诗中的“蜃雾幻楼”象征什么? A. 真实的美好
    B. 生活的幻影
    C. 自然的力量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杨玉衔的《扫花游》更加细腻与感性,前者强调壮丽的自然景观,而后者则更注重内心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思考。两者皆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达方式截然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入门》
  • 《杨玉衔生平与作品》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意象及其背后的情感。希望对你在诗词学习上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