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乐天居士诗集后时谪居庐山》

时间: 2025-01-19 17:37:49

居士当年谪九江,高怀往往万篇音。

多言世上风波恶,不似閒中气味长。

千载声名虽莫及,一时踪迹偶相望。

若容俗驾追遗矩,待看南山结草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居士当年谪九江,高怀往往万篇音。
多言世上风波恶,不似閒中气味长。
千载声名虽莫及,一时踪迹偶相望。
若容俗驾追遗矩,待看南山结草堂。

白话文翻译:

这位居士当年被贬至九江,心中理想常常化为诗篇。
他常说世间风波险恶,不如在闲适中品味生活的长久。
虽然千年后的声名可能无法与他相比,但偶尔能见到他的踪迹。
若能让世俗的车马追随他的遗迹,期待在南山上结庐草堂。

注释:

  • 居士:通常指隐居于世的人,或有道德修养的人。
  • :被贬,贬谪的意思。
  • 九江:地名,指今江西省九江市。
  • 高怀:指高尚的志向或情操。
  • 气味长:意为生活的滋味悠长。
  • 千载:形容很长的时间,一千年。
  • 踪迹:足迹,行踪。
  • 俗驾:世俗的车马。
  • 遗矩:指遗留下来的行为规范。
  • 草堂:指用草搭建的简易居所,象征隐居生活。

典故解析:

“南山结草堂”可以联想到陶渊明的隐逸生活,他在《归园田居》中描绘了理想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的逃避与对自然的向往。诗人汪大猷在此引用,显示了自己向往隐逸生活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大猷,字公度,号岘山,宋代诗人,曾任官职,后因政治原因被贬谪。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具有清新自然的风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汪大猷被贬谪之后,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风波的无奈,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居士”自称,表明了诗人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开头两句描绘了居士被贬至九江的情形,表现了他高洁的志向与诗歌创作的热情。接下来的两句,诗人通过对世事的批判,表达了他对风波恶劣的厌倦,认为与其沉浸在风波中,不如在闲适的生活中品味人生的真谛。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期待能在南山上建造一个草堂,过上隐逸的生活。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也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体现了汪大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诗人特有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居士当年谪九江:指诗人在年轻时被贬谪到九江,表明了他的身世背景。
  2. 高怀往往万篇音:即使身处困境,他仍能以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与理想。
  3. 多言世上风波恶:诗人对现实的批判,表明对世事的不满和失望。
  4. 不似閒中气味长:闲适的生活更有滋味,反映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5. 千载声名虽莫及:即使他的声名不如他人,但他更追求的是内心的宁静。
  6. 一时踪迹偶相望:偶尔能见到他人的行踪,暗示他与外界的联系。
  7. 若容俗驾追遗矩:希望世俗的追求能跟随他的理想与规范。
  8. 待看南山结草堂:展望未来,希望能在南山隐居,过上自己的理想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怀”与“世上风波恶”的对比,形成鲜明的对照。
  • 比喻:将生活比作“气味”,形象地表现出生活的品味。
  • 象征:南山草堂象征着理想的隐居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围绕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世事风波的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表达出一种超脱于世俗的情感。

意象分析:

  • 居士:象征着高洁与隐逸。
  • 九江:代表着被贬的现实。
  • 风波:象征着世事的艰难与险恶。
  • 南山草堂:象征着理想的隐居生活与自然的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汪大猷的“居士”指的是哪个身份?

    • A. 官员
    • B. 隐士
    • C. 商人
  2. 诗中提到的“南山”象征着什么?

    • A. 现实生活
    • B. 理想的隐居生活
    • C. 政治风波
  3.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 A. 积极向上
    • B. 批判与厌倦
    • C. 无所谓

答案:

  1. B. 隐士
  2. B. 理想的隐居生活
  3. B. 批判与厌倦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归园田居》:陶渊明的作品,展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 《山中与幽人对酌》:李白的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汪大猷 vs. 陶渊明:汪大猷的诗更注重对现实的反思与批判,而陶渊明则更侧重于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描绘,二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角度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三百首》
  • 相关的古诗词评论书籍与文章。